释宗琏,号穷谷,俗姓董,合州云门(今重庆合川东北)人。
幼师广化了达,剃度后,往参信相昌禅师。
又扣月庵于道吾,随居福岩。
晦迹南岳二十年,居思大三生藏,因号琏三生。
晚住荆门军玉泉寺。
为南岳下十六世,大沩月庵善果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三十年卒,年六十四。
《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九首。
生卒年:1097-1160
释宗琏,号穷谷,俗姓董,合州云门(今重庆合川东北)人。
幼师广化了达,剃度后,往参信相昌禅师。
又扣月庵于道吾,随居福岩。
晦迹南岳二十年,居思大三生藏,因号琏三生。
晚住荆门军玉泉寺。
为南岳下十六世,大沩月庵善果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三十年卒,年六十四。
《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九首。
生卒年:1097-1160
【注释】 偈:佛教用语,即佛的法语。指佛说的话。偈五首,是佛在灵山法会上所说的五种不同的佛法。此是其中之一。破无明暗:破除无明和暗昧。无明,即愚痴无知;暗昧,即不明事理。截生死流:截断生死轮回的流水。三有:佛教语。天人、阿修罗、畜生。城:《金刚经》说,如来成道时,从须弥山顶上安立金狮子座,释迦牟尼佛坐于其上,为众生说法。这里泛指佛陀。海:佛经中称大海。无为海,是无边无际、湛然清净的大海,喻指涅槃
驴尾猪头牛脚迹,三斤麻子露消息。 释义:这诗描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驴尾、猪头和牛脚的足迹,以及三斤麻子在露水中显露出来的信息。 注释:驴尾(指驴的尾巴)、猪头(指猪头)、牛脚迹(指牛的蹄子印)。三斤麻子(指三斤重的麻籽),露消息(指露水留下的痕迹或暗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驴尾、猪头和牛脚的足迹,以及三斤麻子在露水中显露出来的痕迹
赞月庵 这个老汉,浑无缝罅。 赞月庵的住持,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人。他既没有破绽也没有漏洞,就像一个完美的物体。 点铁成金,指鹿为马。 他能够将普通的金属变成金子,将普通的鹿变成马。这就像是他的魔法一样,能够轻易地改变事物的面貌。 以张拙秀才语擒纵多口,阿师跨三脚驴儿,指点诸方话霸。 他用张拙秀才的话来控制和驾驭很多人,就像是一个骑着三脚驴儿的师父,他能够随意指点,让所有人都臣服在他的脚下。
注释:宗乘一唱殊途绝,万别千差俱泯灭。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宗乘一唱出,所有不同的声音都被抹去,所有的差别都消失了。 通身是口难分雪,金刚脑后三斤铁。 这一句的含义是:全身都是口,难以分辨出雪来,就像金刚的脑后有三斤铁一样,无法辨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画面,让人联想到了佛教中“佛性”的概念。在佛教中,“佛性”指的是人的内在本性,是一种超越一切、永恒不变的存在。而这首诗中的“宗乘一唱”
偈五首 其五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出自《全诗》卷四。 放出南山真鳖鼻。不是不是,勒回千里追风骥。终成败坏可怜生,塞断咽喉无出气。无出气,有巴鼻。赵州东壁挂葫芦,堪笑维摩谈不二。 注释: 放出南山真鳖鼻。不是不是,勒回千里追风骥。终成败坏可怜生,塞断咽喉无出气。无出气,有巴鼻。赵州东壁挂葫芦,堪笑维摩谈不二。 译文: 放走南山里的真乌龟鼻子。不是这样,是把千里马勒回。最终成为败坏的东西可怜地死去
释义: 南来原本想要破除邪恶的学说,然而在纸灯光影中难以分辨真伪。 踩着秤砣,感觉坚硬像铁一般,错将乌龟认作鳖。 注释: 1. 南来本欲破邪说:指作者南来本是想要破除一些邪恶的学说或观点。 2. 灭处难分雪:指在黑暗的地方很难分辨清楚。这里的“灭”和“雪”都是比喻黑暗,暗指在昏暗的环境中难以辨别真相。 3. 踏著秤锤硬似铁:形容秤砣非常坚硬,仿佛是铁做的一样。 4. 错认乌龟唤作鳖
【注解】 新妇:新娘。 牵驴:牵着驴。 草里寻常万万千:在草丛中,常常有上万匹。形容数量极多。万万千,是虚数。 谁在后兮谁在前:是谁在前面?是谁在后面。 不须特地苦加鞭:没有必要特意去鞭打它。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新妇骑驴为题,借物寓意,抒发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首句写新娘骑驴,次句写驴儿在草丛中自由自在地跑着。三四两句写驴儿跑得飞快,不知前面有人还是后面有人。最后一句写人不必赶驴
【注释】偈:佛教用语,指偈语。五首:指《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生一切妄念而得智慧”。 【赏析】本题是一首佛偈。诗的大意是:如果能够认识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能在荆棘林里撒手,在是非海里横身而行。如果不能认识,就会像普贤菩萨那样,骑着白象,或像土宿那样,骑上泥牛,到处奔波。 这首诗用比喻手法,把佛学中的一些深奥的道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诗中运用了两个比喻
【注释】 1. 偈五首:即《五更转》五首。 2. 玉线:喻指针,也喻指南针。 3. 金针:喻指南针。 4. 如水入水:形容针的灵敏度极高。 5. 似金博金:比喻针的精确程度极甚。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针的精细、灵敏;下片写针的精确。“暗穿玉线”“密度金针”,用典明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针的精细、灵敏。“如水入水”比喻针的灵敏度极高;“似金博金”,比喻针的精确程度极甚
释知幻是北宋时期的诗人。 一名田,字不详,其籍贯位于临沂(今属山东)。据资料显示,释知幻早年曾就读于进士学业,但后来放弃了这一身份。在宋朝太宗太平兴国年间,释知幻曾在狼山广教禅院担任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