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颢,原名韦宪文,明代诗人
韦宪文,字纯颢,一字洪初。
顺德人。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举人。
初授泰和教谕,历官马湖同知,调黑盐井提举,终靖江长史。
晚归会城,辟石渠洞,与门人发明师说。
大约其学出江门而参合余姚,以丰城为宗。
著有《学测集》。
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生卒年:?-?
纯颢,原名韦宪文,明代诗人
韦宪文,字纯颢,一字洪初。
顺德人。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举人。
初授泰和教谕,历官马湖同知,调黑盐井提举,终靖江长史。
晚归会城,辟石渠洞,与门人发明师说。
大约其学出江门而参合余姚,以丰城为宗。
著有《学测集》。
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生卒年:?-?
这首诗是诗人在白云洞的宴集上,呈给何子明的一首词。诗中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全诗如下: 洞主何年开胜地,故人此日共清歌。 石炉缥缈香烟细,云磴纡回王溜多。 鹿洞风花瞻具美,兰亭觞咏问如何。 嗟予未尽穷源意,空叹年华一掷梭。 注释如下: - 洞主何年开胜地:洞主,指何子明,这里称他为“洞主”。何子明何时开辟了这个胜地?胜地指的是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场所。 - 故人此日共清歌
诗句原文: 两度襄阳策马迟,道逢林叟问遗碑。 深藏水底千年出,孰与羊公堕泪时。 注释解释: - 两度襄阳策马迟:两次经过襄阳,骑马停留的时间都很慢。 - 道逢林叟问遗碑:在路上遇到一个林中的老头,他询问遗留下的碑文。 - 深藏水底千年出:这个碑文深藏在水底,经过了长达千年的岁月才得以显现。 - 孰与羊公堕泪时:羊祜在岘山上为纪念亡友而哭泣的情景,与这里的情形相比。 赏析:
水边一听白铜鞮,高堰槐阴路欲迷。 近郭小儿休拍手,驿亭人向万山西。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水边一听白铜鞮”,这里的“水边”指的是襄阳的某个地方,而“白铜鞮”则是一种乐器的名字。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水边听到一种乐器的声音,引起了他的注意。 2. “高堰槐阴路欲迷”,这里的“高堰”指的是高大的水坝,而“槐阴”则是指槐树的阴凉。这句话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水坝旁的槐树下
【注释】 1. 晋陌山头树色苍,旧时王谢竟茫茫:晋陌山,即襄阳城北的岘山,是古代襄阳的名胜古迹之一。晋陌山的山上有一棵古老的松树,树干苍劲有力,树枝茂密繁盛,远望就像是一座山一样。旧时指的是过去的时期,这里是指过去的襄阳时期;王谢指的就是东晋时期的名门望族王氏和谢氏,他们在襄阳地区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2. 堤边歌入沧浪水,曲曲游人总断肠:在堤边的河边上,歌声悠扬地飘入了沧浪水里
先友何子明,曾此著潜夫。 朝见白云悦,夕与白云俱。 子明不可作,其人孔氏徒。 注释:先友何子明,曾在这里隐居。我早上见到白云时感到高兴,晚上也与白云为伴。但是子明已经去世了,他的为人就像孔子一样。 暇日追前游,风高清兴孤。 飞泉丽绝壁,幽赏入蓬壶。 寄语游樵者,清樽宜此娱。 注释:闲暇的时候我会追忆过去游玩的情景,清风高洁,心情孤独。飞泉美丽地装饰着悬崖峭壁,幽静的欣赏让人进入仙境般的美妙之地
【注释】 泊:停宿。 长沙:地名,今属湖南。 贾人:指商人。 赋:诗。 丹枫:即红叶,这里指枫树的叶子。 天南:泛指南方。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之作。诗中以落日、霜风、江声、寒林、丹枫、野色等意象来营造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南方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落日云流混碧空,苍苍江菼曳霜风。”描绘了一幅落日余晖下的景象,云层在天际流动,碧空如洗,而江边草木被霜风吹得摇曳生姿
【注释】 (1)别:离别。纯义:作者弟名纯义,时为朝官。 (2)蜉蝣:即蜉蝣子,一种昆虫,朝生暮死。 (3)松柏:指松树和柏树,常绿不凋,岁寒不屈。 (4)向子:向之,字子,作者从弟。 (5)柴桑: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南。 (6)高秋:深秋。 (7)讯:消息。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与弟弟的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弟弟的深情厚意。 开头两句“白发别良苦,金杯酌莫迟”,写兄弟二人告别的情景
这是一首描写山间景色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描绘诗人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在雨中住宿于杨家时的心境和感受。 注释: 1. 深麓人家四面青:山中的人家四周都是青翠的山坡。 2. 山腰枫影落前亭:山腰的枫树影子落在了前面的亭子上。 3. 鱼游半入田间草:鱼儿游动时,有一半身子进入了田间的草中。 4. 云过偏拖壁上铭:云彩经过时,偏要拖动墙壁上的铭文。 5. 香绕砚池书幌静:香气环绕着砚台周围的水池
【注释】 宿巴东县:在今湖北省东部。巴东,古县名,汉置。因地处长江三峡口的巴山以东而得名。巴城,即巴陵城,即现在的岳阳。 楚峤:指楚国山。 批鸿断:鸿雁被楚山上的峭崖所阻。 磷火:一种发光的矿物,古代用作照明和信号。 秋急:秋季声音急促。 看诗壁(bì壁):壁上题有诗句。磨灭:磨擦磨损。 高崖大字:用笔迹大、字体大的墨字书写的大字碑刻。 【赏析】 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诗人经过巴东县时
【诗句】 斜阳车马散,辞客掩柴扉。 柳色依吟榻,花香拂钓矶。 开尊山气袭,卷幔栋云飞。 独有羁怀动,凄凉酒伴稀。 【译文】 斜阳西下,车马渐渐散去,离别的客人关上柴门。 柳树的颜色映照在吟诗的床榻上,花香飘过钓鱼的小岛。 打开酒樽感受山间的气息,卷起窗帘看见云端飞翔。 只有我这个被束缚的人心里波动,陪伴我饮酒的朋友越来越少。 【注释】 - 斜阳车马散:形容夕阳时分,车辆行人都已散尽。 -
袁宗道,字次公,号石门山人。明代文学家,他是与兄长袁宏道、弟袁中道并称为“建安三先生”的著名儒家学者和文学评论家,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时铭是明朝的诗人。 字佩西,号香雪,江苏嘉定人,生于1766年。他不仅以其诗歌才华著称,还通晓数学,著有《笔算筹算图》、《扫落叶斋诗文稿》等作品。时铭的生平颇为坎坷,嘉庆十年中进士,曾官至山东齐东知县。然而,因受亏空问题影响,他无法回归故土,最终卒于济南寓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