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大,原名刘存业,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6〇,卒于公元15〇6年
刘存业,字可大,号简庵。
东莞人。
明孝宗弘治三年(一四九〇年)进士一甲第二,授翰林编修,选充经筵官。
六年,疏归养母。
十年,以母命赴朝。
越年,复乞归。
武宗即位,赴京仍任经筵官,纂修《孝宗实录》。
正德元年五月,卒于官,年四十七。
有《简庵稿》。
明崇祯《东莞县志》卷五、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六有传。
生卒年:146〇-15〇6年
可大,原名刘存业,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6〇,卒于公元15〇6年
刘存业,字可大,号简庵。
东莞人。
明孝宗弘治三年(一四九〇年)进士一甲第二,授翰林编修,选充经筵官。
六年,疏归养母。
十年,以母命赴朝。
越年,复乞归。
武宗即位,赴京仍任经筵官,纂修《孝宗实录》。
正德元年五月,卒于官,年四十七。
有《简庵稿》。
明崇祯《东莞县志》卷五、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六有传。
生卒年:146〇-15〇6年
诗句释义: 1. 抱被相随石室中,天鸡初唱海涛红。 - “抱被”可能指的是抱着被子,暗示着寒冷或困倦的状态。 - “石室中”表明地点是在一个岩石构成的洞穴或空间里。 - “天鸡初唱”中的“天鸡”通常指报晓的公鸡,而“初唱”表示这是早晨第一声的鸣叫。 - “海涛红”形容海水的颜色为红色,可能是由于日出时分海面被染成了红色。 2. 晦明不定山头日,呼舞无端谷口风。 -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的诗。首联“城中几许佳山水,胜日来游只凤台”写诗人在城中游览了几处名山胜景,唯独喜爱凤凰台上的山水。凤凰台上,有凤凰楼而得名,是古代帝王游乐的地方。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游览名胜、心驰神往之情。颔联“若个诗人忙下马,旧时花雨忆衔杯”是说,只有诗人才会如此忙碌于下马,因为这里曾经有过美好的回忆,就像当年花下的雨水一样让人留恋忘返。尾联“门外纷纷满尘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洗马”,理解其内涵和情感,再联系全诗的内容分析。 “四牡騑騑别翠华,锦衣英簜照天涯。”意思是说:四匹骏马疾驰而去,身披锦绣的战袍,在遥远的天地间驰骋。“四牡”指四匹马,代指梁叔厚使节;“騑騑”形容马匹健壮有力;“翠华”指唐玄宗赐给的玉辂,这里借指皇帝;“锦衣英簜”指梁叔厚身穿锦绣战袍,威风凛凛,意气风发;“照天涯”意为
注释: 六鳌钓罢虹霓竿,玉笙乘风吹紫鸾。 微吟呜呜倚清寒,赤松山深轻相韩。 我有虚室炼就丹,与君握手倾肺肝。 不须清露出铜盘,一胸盈盈冰玉团。 拂拭莫耶醉中看,殷勤赠以青琅玕。 天地云霞制衣冠,直登蓬瀛履屼巑。 回首日月空跳丸,蜀道非难人自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游山诗,作者通过描绘山景、抒发情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六鳌钓罢虹霓竿,玉笙乘风吹紫鸾
【注释】 1. 天骄杀气中原下:指匈奴、突厥等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他们凶悍暴戾。天骄,泛指北方民族。 2. 孺子龙舟海上来:指南宋抗金名将张世杰率领水军北上抗击金兵,在海上与敌人激战后胜利归来的情景。孺子,指宋高宗赵构年幼时的名字。 3. 庾岭征师云阵卷:庾岭,即大庾岭,是广东、江西交界处的一个山峰。征师,指北伐征讨敌人的军队。 4. 曲江降将夜城开
闻说罗浮四百峰,肩舆拨破紫云重。 译文:听说罗浮山有四百座山峰,肩舆划过,冲破层层紫云。 注释:闻说,听说。罗浮,地名,即今广东省的博罗县、增城市等地区。肩舆,轿子。拨破,打破,冲破。紫云,这里指云雾。重,重叠。 酿花时雨轻轻点,醉草温风故故浓。 译文:春风吹过,花儿轻轻摇曳,像在细雨中绽放;草木茂盛,暖风拂面,感觉特别浓厚。 注释:酿花,形容花朵娇艳美丽。时雨,春雨。轻轻点,轻轻摇曳。故故
【注释】 仙家:仙人居住的地方。 罗浮,山名。 锡(xī)潭:山泉名。钖,通“饮”。 丹灶:道士炼丹用的炉灶。 石洞:山洞。 旧屋:指当年隐居之处。 磨(mó)取:指在山上凿石为磨,用以记时,即用石头作计时的工具。 【译文】 神仙的居处遥远地在白云之中,更把攀登高处来催人。 龙守护着锡潭春雨的沫子,草深的地方有丹灶的旧日灰烬。 行走的时候依着山洞寻找旧屋,坐着的时候汲取山泉当做酒杯。
注释: 昔贤风已邈,台榭尚留名。 草色迷花坞,苔痕上藻楹。 径幽无马迹,林静有莺声。 想像高人趣,悠然寄远情。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描写了梁钝庵先生迎翠楼的景色和意境。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迎翠楼周围的环境和氛围。 首联“昔贤风已邈,台榭尚留名。”意为过去的贤人已经远去,但这座台榭依然留名。这里的“台榭”指的是迎翠楼,而“贤人”则指的是古代的名人。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游罗浮四首 说著登山有好怀,便携樽酒陟层崖。 乾坤胜境无拘禁,今古游人自往来。 尘占石台芳草弱,鸟啼云窦碧桃开。 归来记取曾游处,展卷灯前取次裁。 注释:说着登山有好怀,就带酒登高,登上层层山崖。乾坤胜境无拘禁,是说你在天地间自由行走,没有束缚。今古游人自往来,古今的游人都在来往穿梭。尘占石台芳草弱,鸟儿啼鸣在云洞口的石台上。碧桃开,指春天到了,桃花开放。归来记取曾游处
资福寺 昔日嬉戏之地,重游愿不违背。 柱子残损高阁改造,庵老僧人非昔比。 曲槛俯视清澈流水,回廊步过夕阳余晖。 谁人知晓此中深意,再留下一衣留作纪念。 译文: 资福寺曾是我童年时的游玩之地,如今再次回到这里,我希望自己能够遵守诺言,不再违反这里的规矩。我看到寺庙的柱子已经被修缮过,高高的阁楼也已经被改造过了,庵中的古树也已经不是原来的那棵了。我沿着曲槛俯瞰着清澈的流水
刘克平,字希鲁,号小窗。明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以诗画著名,并常以明四家的技法作绘画,为后世文人墨客所推崇。 他的代表作《怀素和尚行碑》,通过书法和文笔巧妙结合的方式抒发了自己的艺术心得及人生感悟。此书不仅提升了刘克平在文艺界的声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来的文学与书画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散文家中,著述“山林集”更是以其风格、意趣独特而闻名遐迩。此外,“花药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