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承,原名潘光统,明代诗人
潘光统是明朝的诗人。
潘光统(1541年-1573年),字少承,号滋兰,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在诗坛上留下了丰富的作品,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深沉内省之作,又有豪迈激昂之篇。他的诗词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经历,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现实和历史背景。
少承,原名潘光统,明代诗人
潘光统是明朝的诗人。
潘光统(1541年-1573年),字少承,号滋兰,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在诗坛上留下了丰富的作品,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深沉内省之作,又有豪迈激昂之篇。他的诗词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经历,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现实和历史背景。
【注释】 集梁思伯宅送黎惟敬得空字 梁思伯,唐朝名相,与杜甫友善。公元755年(唐广德元年)冬,吐蕃犯边,杜甫曾作《北征》、《北风行》二诗以刺之。后因避吐蕃之乱而往秦州。公元756年(广德二年)春,又避吐蕃之乱往蜀中。公元757年(广德三年),又因避吐蕃之乱而往梓州、阆州等地。公元758年(广德四年),又因避吐蕃之乱而往成都。公元759年(大历二年)冬,又因避吐蕃之乱而往奉先县
诗句释义及译文 萧条无地散离忧,何处风烟是虎丘。 注释: 1. 萧条 - 荒凉、寂寞 2. 离忧 - 离别的忧愁 3. 何方 - 何处 4. 风烟 - 指自然景观或氛围 5. 虎丘 - 地名,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郊 6. 青玉案 - 古代一种精美的玉制餐具,此处比喻友情 7. 尺书 - 书信,此处表示书信的传递 8. 白蘋洲 - 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9. 云停岭树 -
同杨祠部懋功游摩诃庵红尘十万入招提,花木阴阴可杖藜。 三径风烟人世外,五陵秋色帝城西。 青山欲共深公买,翠竹多逢阮籍迷。 一卧云房心便息,更从何处觅丹梯。 注释: 1. 红尘万丈如同进入寺庙的门槛,繁花树木掩映在深深的花影下,可以拄着藜杖行走。 2. 三条小路在山间延伸开去,仿佛是人间之外的世界;五陵(长安附近五个陵墓)的秋天景色,显得如此凄美。 3. 青山似乎要和深公购买
诗句:风尘冉冉岁华徂,傲吏归心寄五湖。 译文:岁月如风尘般冉冉流逝,我作为一名傲骨的官员,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渴望归隐于那遥远的五湖之中。 注释:风尘,比喻时间的流逝,冉冉,缓慢的样子;岁华,即年华,徂,逝去的意思。傲吏,指我这样的有志之士;归心,即归乡的心;寄,寄托;五湖,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地名,此处代指我的家乡。 赏析:诗人以“风尘”和“岁华徂”开篇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徐渭,他的诗作多有讽刺之意,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诗句释义及关键词注释: 华馆淹留歌伐木,孤城砧杵度新鸿。 华馆:华丽的宾馆。 淹留:长时间停留。 歌伐木:唱歌赞美砍伐树木的声音。 孤城砧杵:指在荒凉的城中,用锤击石头发出声音。 度:度过。 新鸿:新来的候鸟。 客谈半夜当筵月,谁共明朝落帽风。 夜深人静时
【注释】 离亭:离别的场所,也指送别之处。白首:指老年。交情:友情深厚。词赋:指诗词歌赋。题柱客:指在墙壁上题字作记的人。江湖:泛指江湖之间,这里指作者和黎惟仁的离别地点。天远:遥远。钓鱼竿:指钓鱼所用的竹竿,这里指黎惟仁。三冬: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里指冬天。却笑:笑而不语。清时:清明时节,指朝廷。招骏:招来良马。长安:指京都长安。高台:高大的建筑,这里指高高的宫殿。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
卢允传同过舍弟肇恩野人庐 烽烟何处散幽忡,共向幽居访桂丛。 繁影阶移青竹日,微凉池泛绿荷风。 闲看世事浮云外,老寄诗名浊酒中。 试问当筵词赋客,清才谁复似卢鸿。 注释:烽烟(烽火)在何处散开,使人感到忧愁和不安?我们一起前往那幽静的住所去拜访桂花。 庭院里竹子的影子随着台阶移动,太阳照在青翠的竹叶上,凉爽的池水泛起了绿色的荷叶的波浪。 我闲看世事如同飘过的云朵一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岞崿高且长,云霞带修陆。 岞崿:指山崖、山峰。高且长: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直入天际。 云霞:指天空中的云和彩霞。修陆:指大地。 间有神仙人,悠然在空谷。 间有:偶尔出现。神仙人:指仙人或神仙般的人物。 悠然:形容心境闲适、超然物外的样子。在空谷:指存在于山谷之间。 高视轹今古,修词媲坟竹。 高视:形容目光远大
【注释】 物候半春色:节气已到一半,春天的景色。物候:指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和各种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现象。 飞花带雨愁:花朵带着雨意飘落,让人感到忧愁。 重杨千叶密:杨柳树的枝叶非常茂密。 独鸟一声幽:一只鸟儿在树林里发出一声悠远的叫声,显得十分幽静。 简出缘多病:因为疾病而被迫离开家乡。简出:指因疾病而离开故居。 忘机久狎鸥:与鸥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忘机:忘却机心,即不计较利害关系或得失。
以下是对《游蒲涧因过鹤舒台》的翻译和赏析: 诗句原文: 丹灶烟销掩绿苔,求仙何处访蓬莱。 阜乡亭下空遗舄,蒲涧泉边尚有台。 鹤驭已随龙驷去,青山还倚白云开。 衰颜最忆神楼散,一匕谁分入酒杯。 译文: 丹炉里的烟已经消散,绿色的苔藓掩盖着下面的石壁。我四处寻找仙人的踪迹,却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蓬莱仙境。我在阜乡亭下的遗址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但在蒲涧边仍然可以看见古老的石台遗迹
郑廷櫆,字文湾。 澄海人。 明熹宗天启四年(一六二四)举人。 初授三水教谕,迁国学,晋户部郎中,升湖广驿传道,擢福建按察使,累官江南右布政使,未几辞归,居上杭,娱情林壑,越七年而卒。 有《文湾诗集》,已佚。 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四有传。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