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苏吴江人,初名泌,字书城,号玉樵。
康熙十一年拔贡。
由教习考任知县,历知河南项城、陕西白水、广东高明。
有政绩,卒于官。
博雅工诗文,有《白水县志》、《临野堂集》。
在高明时博采遗闻轶事,成《觚剩》一书,流传尤广。
生卒年:?-?
清江苏吴江人,初名泌,字书城,号玉樵。
康熙十一年拔贡。
由教习考任知县,历知河南项城、陕西白水、广东高明。
有政绩,卒于官。
博雅工诗文,有《白水县志》、《临野堂集》。
在高明时博采遗闻轶事,成《觚剩》一书,流传尤广。
生卒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描绘了塘夫在官塘修治过程中所付出的辛酸和苦难。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朝闻官兵至,暮下修塘檄。 - “朝闻官兵至”:早上听到有官兵的到来,意味着官府开始重视此事。 - “暮下修塘檄”:傍晚时接到修整塘水的告示或命令。 2. 官塘不修误军机,官塘修时民罹厄。 - “官塘不修误军机”:如果没有及时修治官塘,可能会误了军事行动。 - “官塘修时民罹厄”:修塘的时候
解析: 诗句翻译与注释 羲和投鞭白日死,满堂水衣苍色鲜。 - 羲和投鞭: 古代神话,羲和是太阳神驾车的马名,这里指太阳。“羲”字意为太阳。“投鞭”表示太阳落下或消失。 - 白日死: 字面意思是太阳像人一样死去。这里可能暗指某种自然现象导致白天结束,象征生命的无常。 - 满堂水衣苍色鲜: “满堂”指的是整个屋子。“水衣”比喻水波。“苍色鲜”形容水的颜色(通常为深绿色)
诗的翻译 在白水县署后的庭院里,有一副对联:“丹毫一点,乃吾民利害攸关,须念悖出必将悖入;白日三竿,即尔室公私毕照,莫谓知显不在知微。” 译文 在白水县官署后面的庭院里,有一对对联:“丹毫一点,是百姓的利害所系,必须想到如果做错了事,将来也会犯同样的错误;白日三竿,是你们的公私事务都得到阳光的照耀,不要认为只有表面的光彩,而忽略了内在的微小事物。” 注释 1. 丹毫:指毛笔
春草 不信繁华事已空,伤心南浦复蒙蒙。 何年陵寝斜阳外,几处亭台暮霭中。 历乱影连流水碧,萋迷香衬落花红。 多情陌上双蝴蝶,犹是飞飞失故丛。 注释: 不相信繁华的事情已经消失,看到这伤心的南浦,仍然蒙着一层薄雾。 什么时候才能看到陵墓在斜阳之外,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夕阳的余晖? 那纵横交错的影子像流水一样连接起来,茂盛的草丛像鲜花一样点缀着落花。 那多情的蝴蝶依然在小路上飞舞
积阴六旬指可数,城中十室九无堵。 去年年丰时亦和,何事今秋独淫雨。 注释:积阴六旬,即指阴天已经持续了六个月。城中十室九无墙,意思是城中有十分之九的人家都因为连续的大雨而无法居住,只能暂时搭建起临时的草屋。 雨狂声撼草堂寒,行厨薪湿晨炊难。 闻道长安久赤地,弘羊拜爵河流干。 注释:雨声狂暴,连带着草堂都被震动,寒气逼人。早上烧火做饭的时候,柴火因为雨水而变得潮湿,使得炊烟都变得难以形成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民疾苦的诗。首二句写防河府帖来,人们纷纷议论,认为农民是“市人”,他们应“喧语何纷纷”;而农民在黄河上修堤防洪,却“惨淡骨肉须臾分”,即全家被拆散,骨肉离散。这两句写出了农民和官府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与人民为敌的本质。 三、四句写河夫们日夜不停,劳动十分繁重,以致连家人也顾不得吃了,只好到街头卖儿鬻女,以求活命。这里反映了农民极端痛苦的生活状况。 五
【注释】 秋日病寓江城丰翠园:秋季时节,我因病住在江城的丰翠园。 绿阴:指树木葱茏的树荫。孤阁晚来登:独自登上高楼(阁)。晚来登:黄昏时登楼。 极目:尽目。风烟:指江边山峦、云雾、草木等。望几层:眺望了多少次。 万堞:城墙上层层叠叠的垛口。戍鼓:守边的军营中的鼓声。 一江秋雨暗渔镫:一条大江上飘着秋天的细雨,渔人提着灯笼在江上捕鱼。 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后人称其为“五柳先生”。 病渴
方庭修竹绿如围,琴榻书床识静机。 紫术夜春供客饭,白云秋制入山衣。 落花径曲呼童扫,斜日林空放鹤归。 最喜远公宽酒戒,虎溪乘月叩禅扉。 注释: 1. 方庭修竹绿如围:庭院中的修竹长势旺盛,绿意盎然,如同围绕四周的绿色围墙。 2. 琴榻书床识静机:在琴榻和书床上,能够领悟到生活的平静与宁静。 3. 紫术夜春供客饭:夜晚,紫色的草药为客人准备了美味的晚餐。 4. 白云秋制入山衣:秋天
感事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注释: 1. 湘山:位于湖南洞庭湖中的君山,又称洞庭山。 2. 微微:形容景色幽静、美丽。 3. 两关:指居庸关和山海关,是古代边防要地。 4. 露布:战报,用来报告战争的胜利。 5. 三殿:指朝廷的殿堂,通常与国家大事有关。 6. 中下:平庸,不足取。
梅以燕是清代诗人。下面详细介绍这位清代诗人的生平、成就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 基本信息 - 字号名讳:梅以燕,字正谋,宣城(今属安徽省)人。 - 时代背景: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属于清代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 教育背景:梅以燕为梅文鼎之子,梅文鼎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对算学有深刻的理解,并提出了独特的数学理论。梅以燕在家庭的影响下,也展现了对数学的兴趣和才能。 2.
许楚是明末清初的安徽歙人,字芳城,号旅亭、青岩先生。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以工诗文著称。 许楚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明末清初的社会变迁给他的个人命运带来了诸多变数。他因明朝后裔朱由称王案而卷入政治风波,最终被株连入狱。尽管历经牢狱之灾,许楚却未曾放弃文学创作,晚年隐居黄山,继续他的诗坛生涯。他的作品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清江苏吴江人,初名泌,字书城,号玉樵。 康熙十一年拔贡。 由教习考任知县,历知河南项城、陕西白水、广东高明。 有政绩,卒于官。 博雅工诗文,有《白水县志》、《临野堂集》。 在高明时博采遗闻轶事,成《觚剩》一书,流传尤广。 生卒年:?-
冯云鹏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和金石学家,字九扶,号晏海,又号红雪词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的热忱,尤其在书法、金石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冯云鹏出生于江苏通州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的他,在年轻时便展现出对六书(汉字构造原理)的深入探索和对书法艺术的热情。特别是他对隶书的精湛技艺和高古典雅的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汉碑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