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梦游是明末清初的诗人。
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一说吴江(今江苏苏州)人。他生于明末清初时期,一个社会动荡、文化变革的年代。顾梦游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其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也为后人所敬仰。
顾梦游是明末清初的诗人。
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一说吴江(今江苏苏州)人。他生于明末清初时期,一个社会动荡、文化变革的年代。顾梦游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其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也为后人所敬仰。
狼山 兹山特以水生奇,极目迷茫混两仪。 南际点青无对岸,东连一气是诸彝。 高峰塔语潜蛟立,绝壑风鸣介马迟。 谁使曝帆惊酒盏,楼船新有誓师期。 注释: 1. 兹山特以水生奇:这座山峰特别因水的滋润而显得奇特。 2. 极目迷茫混两仪:放眼望去,景象模糊不清,仿佛融合了天地。 3. 南际点青无对岸:在南方的边缘,水面呈现出一种青色,没有明显的对岸边界。 4. 东连一气是诸彝:向东延伸,与大地相连
访邹满字溪上 言寻居士家,薄暮清溪道。 注释:说要找这位隐居在家的居士,天已黄昏了,来到溪边的小路上。 赏析:此诗首句点出“访”,说明诗人是去拜访那位“居士”。第二句写出访的时间和地点。第三、四句写诗人在清溪边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末两句写诗人在“居士”家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充满了生活气息。 译文: 我正要去拜访那位隐居在家的居士
【注释】:无物可为寄,指无法将离别之情寄于书信之中。持书泪满襟,指手持书信,泪水洒满衣襟。一生千古恨,一生的遗憾是千古之恨。万里十年心,十年间,思念之情如同万里长路。及见悲何语,见面时悲伤至极,无言以对。重逢乐岂任?欢聚一堂的喜悦又怎能尽情享受?别来空老去,离别后,只能让年华白白流逝。法乳负深恩,辜负了恩师的教诲之恩。 【赏析】:这首送别诗写得凄婉动人,感人至深。诗人在辽阳与一灵师诀别,临行之际
诗句释义: 1. 清水塘边血作磷:描述的是水塘边的血迹,经过时间流逝,已经变成了磷,形象化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2. 正阳门外马生尘:正阳门是北京的著名城门,而“马生尘”则形象地描绘了人潮汹涌的景象。这里的“马生尘”既指人,也指车马,象征着繁忙和喧嚣。 3.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希望在宁静的地方看到久违的故乡山水,与老朋友重逢。 4.
【注释】 同安道中:指诗人从同安县(今属福建)出发,在山中行走时所见红叶。 冬深矣:冬天已经深了,指冬天已到。 怀:怀念。 望望苍山登复登,梅村桕坞一层层:望着苍山连绵不绝地攀登,又登上梅村的柏油小径,只见层峦叠嶂。 如春天气忘归客:仿佛春天的天气让人忘却回家的心情。 忽乱乡心到孝陵:忽然之间,思乡之情搅得心神不宁,竟然到了孝陵。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由同安返回福州的途中。
【注释】 一春风雨愁中去,春去还添送别愁:春光明媚的一年中,却有如此多愁苦恨。 心同:心情与诗人一样。 下泪:落泪。 莺声旧日独凭楼:莺声是那样悦耳动听,而我却独自倚楼远眺。 城郭重归失旧游:我归来后,一切都变了,连往日的游乐之地也失去了往日的景象。 经台:古时帝王登高望远的地方,这里指京城或皇宫。 淹留:久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岭南所作的一首感怀诗。诗人以“送祖心”开头
乙酉除夕 青萤灯火不成欢,薄醉微吟强自宽。 何意有家还卒岁?久知无地可垂竿。 壮心真共残更尽,泪眼重将旧历看。 同学少年休问讯,野人今已掷儒冠。 注释: 乙酉年除夕。 青荧荧的萤火虫在夜晚闪烁,但它们的光芒并不明亮,让人感到不快;我借酒消愁,勉强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但仍感到有些悲伤。 为何想到有家庭却要匆匆结束一年的生计呢?我早就知道没有地方可以垂钓了。
送邢孟贞还石臼 月当分手夜,分外冷高秋。 虫响坐来歇,林风相与幽。 到家收晚稻,携子上湖舟。 莫恋衡门好,迟君上酒楼。 注释: 送邢孟贞还石臼:送别邢孟贞回到石臼村。 月当分手夜,分外冷高秋:夜晚,月光照耀下,两人在分手的夜晚,感到格外寒冷和凄清的秋天。 虫响坐来歇,林风相与幽:听到蟋蟀的声音,坐在床边休息;林中的风吹过来,感觉更加幽静。 到家收晚稻,携子上湖舟:回到家中,收割晚稻
顾姒并不是清代诗人,而是明朝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顾姒字启姬,是钱塘人。他是诸生鄂曾室的成员,也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在《静御堂集》和《翠园集》中,顾姒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 顾姒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名声。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例如,在《题林亚清画》一诗中,他通过描绘梅花与竹叶的和谐画面
严虞惇是清代的诗人,字宝成,号思庵,生于1650年,卒于1713年。 严虞惇的诗文作品在清代文人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质量上乘,体现了清代中期诗歌创作的高水平。严虞惇的诗文涵盖了咏史怀古、山水田园等多个题材,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顾光旭,字华阳,号响泉,又号晴沙,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进士。他的一生与清朝晚期的政治风云紧密相连,曾担任过多种官职。 顾光旭不仅是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和官员。他的诗作《梁溪诗钞》在当时颇受好评。蒋士铨称其诗“置之大雅堂,唐音尚铿尔”,这表明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除了诗歌创作,顾光旭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