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译文:墙上有蒺藜草,扫不干净;中间的语句,难以说出口。可以讲出的,是那些丑恶的事;
墙上有蒺藜草,不能摘下来;中间的语句,难以详尽地讲述。可以详细讲出来的,是那长长的谎言。
墙上有蒺藜草,无法捆绑起来;中间的语句,难以一一说出。可以说出口的,就是侮辱的话。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墙上的蒺藜草(茨)来象征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隐秘行为。诗人用“不可扫”、“不可道”、“不可详”、“不可读”的否定性语言反复强调这些负面事物的存在,并指出它们是难以言说、无法解决的,从而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从字面上看,“墙有茨,不可扫也”,意味着即使试图清除表面现象(如蒺藜草),但根本问题依旧存在。这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