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译文:孙子说:凡是先到达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会处于优势,后到达战场急于作战的人就会处于劣势。因此善于作战的人,是设法调动敌人,而不是被敌人所调动。能够使敌人自动来进攻的,就是用小恩惠引诱敌人;能够使敌人不敢来进攻的,就是制造障碍使敌人不能前进,所以敌人悠闲的时候,就让他们疲劳,吃得饱饱的时候,使他们饥饿,安稳的时候,使他们动荡。让敌人走他不愿意走的路,向它意想不到的方向行动。行军千里而不劳累的,是在没有人烟的地方。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译文:攻而必取者,是指攻击敌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守而必固者,是指坚守自己不易被攻破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人,可以使敌人不知道如何防守;善于防守的人,可以使敌人不知道如何进攻。微妙到了极点,以至于敌人毫无察觉;神奇到了极点,以至于敌人听不到任何声音。这样就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如果敌人想要进攻时,我军可以乘虚而入;如果敌人想要撤退时,我军也可以迅速地追击到它的后面。所以,当我方想发起进攻时,即使敌方高筑营垒挖深沟壕,也会不得不与我交战,是因为我军攻击了它必定要救援的地方;如果我方不想交战时,只要划定地域固守不动,敌人就无法与我军交战,是因为我军避开了敌人所希望进攻的地方。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译文:通过伪装自己,使敌人无法捉摸我的行动规律,那么我就可以集中兵力对付敌人了。我集中一支部队对敌进行主攻,敌人就会分散成十部分应对我这支部队的进攻,这样我军就有十支部队去攻击敌人的一支部队了。这样一来我军人数虽然比敌人少,但是战斗力却比敌人强;能够利用人多的优势去攻击敌人数量少的敌人,那么我所面对的战斗对手就大大减少了。如果我军的根据地难以确定,那么敌人就会增加防备力量,敌人增加的防备力量越多,我所面对的战斗对手就越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