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注释】
齐:整理。
必:一定,必定。
明衣:指用细绢制成的衣裤。
布:粗麻布。
变:改,换。
食:饮食。
居:居住。
迁坐:换座位。
【赏析】
这是《论语·乡党篇》中的第七章,是孔子关于仪容仪表的一段教诲。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做到“衣敝缊袍,与狐貉同温;坐环佩,行缀组,趋翔集以燕私;宵寝为不显,行不摄齐,立不跛(biāo)倚,听朝而不倾,出门而左。”意思是说,君子应当穿着破旧的衣服,就像与狐狸、貉(hè)等野兽同处一样暖和;坐着要佩带着各种玉饰,走路要系着各种丝带,快步走时还要像燕子那样飞翔;夜晚睡觉时不显露自己的富贵,行走不把衣角束得过紧,站立不偏斜,听侯进见时不要倾斜身体,出门时向左行。
孔子强调了礼的作用,即通过礼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礼,就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制度。它既包括政治制度,也包括道德规范。礼是调节人际关系的一套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礼的内容很广泛,如家庭、家族、国家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其相应的礼仪规定。礼的核心内容就是尊卑有序、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等。这些原则在社会生活中都得到体现。
礼对于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就要遵守社会的规范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如果一个人违反了这些规范和要求,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惩罚。因此,孔子强调要通过礼来约束人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