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说孔文子(即孔丘的儿子,名鲤)是‘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注释:

  1. 子贡:孔子的弟子之一,字子贡,以善于经商和外交著称。
  2. 问:询问。
  3. 曰:引述他人的话。
  4. 孔文子:孔丘的儿子,名鲤,字子文。
  5. 何以谓之“文”也:如何被称为“文”呢?
  6. 敏而好学:聪敏而又喜欢学习。敏,聪敏;而,表修饰;好学,爱好学习。
  7.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耻,感到羞耻或羞愧;下问,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8. 故:所以,因此。文,此处指有才华或有学识。
  9. 是以:因此。
  10. 谓之“文”也:因此被称为“文”。

译文:
子贡问道:“孔子为什么说孔文子是‘文’呢?”孔子回答说:“因为他聪敏而又喜欢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人们称赞他为‘文’。”

赏析:
这首诗是《论语》中关于孔子评价其弟子孔文子的一段话。孔子在这里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八个字来描述孔文子的优点,并以此作为他被称为“文”的原因。这八个字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孔子对孔文子的评价和期望。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敏而好学,并且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那么他就具备成为有才华或有学识的人的条件。这种品质对于一个人的个人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孔子称赞孔文子为“文”,也就是赞赏他具备了这些优秀的品质。

孔子还强调了谦虚的品质对于一个人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这也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即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实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