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在泰山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制止这种行为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叹息道:“难道您认为泰山之礼比得上林放的礼节吗?”
译文:
季氏在泰山举行了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制止这种行为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感叹道:“难道你认为泰山的祭祀活动比得上林放的礼节吗?”
注释:
- 季氏:指春秋时期鲁国贵族家族之一——季孙氏家族的首领季平子(季桓子的孙子)。
- 旅于泰山:在泰山举行祭祀活动。
- 女弗能救与?:你难道不能制止这种行为吗?
- 不能:表示无法阻止或制止。
- 呜呼:叹词,表示感叹。
- 曾谓:难道……不。
- 林放:古代贤人,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礼仪问题。
- 乎:语气词,表示反问。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孔子对于礼仪的重视和对季氏行为的不满。孔子通过询问冉有是否能够制止季氏的行为,表达了他对礼仪规范的坚持和对不正之风的反感。同时,孔子也用反问的方式,质疑季氏是否认为泰山之礼比得上林放的礼节,进一步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孔子与冉有的对话形式,展现了孔子严谨、正直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同时也体现了儒家学派对于礼仪的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