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解析】

孔子说:“我在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能够独立,四十岁时能够明辨是非而不受外界干扰,五十岁的时候能够通达天命,六十岁的时候能够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够随心所欲而不超越规矩。”

译文:孔子曾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时能够自立,四十时能够明辨是非而不受外界干扰,五十时能够通达天命,六十时能够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时能够随心所欲而不超越规矩。”

注释:(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指孔子十五岁时便立下了为学之志。

(2)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岁时便立身于世了.

(3)四十而不惑:指孔子四十岁时已能明辨是非。

(4)五十而知天命:指孔子五十岁时已能明白天意。

(5)六十而耳顺:指孔子六十岁时已能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指孔子七十岁时已能随心所欲而不违背礼法.

赏析:这是孔子在总结自己一生的学习和实践后得出的结论。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从少年开始就立志向学,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使自己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能力,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到一定年龄,要能自立于社会之中,不依赖他人;到四十岁以后就能明辨是非,不被外界干扰;到五十岁之后便能通晓事理,了解天命;到六十岁时则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再固执己见;到七十岁时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违背礼义法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