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释】
季氏:指孔子的弟子季孙氏。周公:指孔子的弟子周公旦,即鲁国的周朝开国诸侯。求也:指孔子的弟子冉求,名求,字仲弓。聚敛:搜刮钱财。而附益之:为季氏搜刮财富。鸣鼓而攻之:号召大家一起攻击他。可也:可以这样做。
【译文】
季孙氏比周公还富有,而冉求却替他搜括财富增加他的财产。孔子说:“这已经不是我的门徒了。你们这些学生可以一起大声疾呼,把他攻击一下。”
【赏析】
本篇通过孔子对冉求的批评,表达了孔子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孔子在教育学生时,强调要学习古代圣贤的品德和行为规范,以期达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诗中描述了季氏与周公之间的财富差距,以及冉求对季氏的搜刮和增加其财富的行为。孔子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这不是一个真正的门徒应有的行为。他认为真正的门徒应该像古代圣贤一样,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仁爱之心,而不是追求个人的财富和地位。
这首诗反映了孔子对于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担忧,以及对道德沦丧的社会现象的批评。同时也展示了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对于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