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趋。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景公为长庲欲美之晏子谏第六
景公为长庲,将欲美之,有风雨作,公与晏子入坐饮酒,致堂上之乐。酒酣,晏子作歌曰:“穗乎不得获,秋风至兮殚零落,风雨之拂杀也,太上之靡弊也。”歌终,顾而流涕,张躬而舞。公就晏子而止之曰:“今日夫子为赐而诫于寡人,是寡人之罪。”遂废酒,罢役,不果成长庲。
景公为邹之长涂晏子谏第七
景公筑路寝之台,三年未息;又为长庲之役,二年未息;又为邹之长涂。晏子谏曰:“百姓之力勤矣!公不息乎?”公曰:“涂将成矣,请成而息之。”对曰:“明君不屈民财者,不得其利;不穷民力者,不得其乐。昔者楚灵王作顷宫,三年未息也;又为章华之台,五年又不息也;干溪之役,八年,百姓之力不足而自息也。灵王死于干溪,而民不与君归。今君不遵明君之义,而循灵王之迹,婴惧君有暴民之行,而不睹长庲之乐也,不若息之。”公曰:“善!非夫子者,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于是令勿委坏,余财勿收,斩板而去之。
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趋。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景公为长庲欲美之晏子谏第六
景公为长庲,将欲美之,有风雨作,公与晏子入坐饮酒,致堂上之乐。酒酣,晏子作歌曰:「穗乎不得获,秋风至兮殚零落,风雨之拂杀也,太上之靡弊也。」歌终,顾而流涕,张躬而舞。公就晏子而止之曰:“今日夫子为赐而诫于寡人,是寡人之罪。”遂废酒,罢役,不果成长庲。
景公为邹之长涂晏子谏第七
景公筑路寝之台,三年未息;又为长庲之役,二年未息;又为邹之长涂。晏子谏曰:“百姓之力勤矣!公不息乎?”公曰:“涂将成矣,请成而息之。”对曰:“明君不屈民财者,不得其利;不穷民力者,不得其乐。昔者楚灵王作顷宫,三年未息也;又为章华之台,五年又不息也;干溪之役,八年,百姓之力不足而自息也。灵王死于干溪,而民不与君归。今君不遵明君之义,而循灵王之迹,婴惧君有暴民之行,而不睹长庲之乐也,不若息之。”公曰:“善!非夫子者,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于是令勿委坏,余财勿收,斩板而去之。
赏析:
《晏子春秋》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的言论和事迹。其中,《内篇·谏下第二》、《景公为邹之长涂晏子谏第七》等篇章尤为精彩。这些篇章不仅展现了晏子在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卓越才能与非凡智慧,更通过具体的事件传达了其深刻的治国理念和人文关怀。
从《景公为邹之长庲晏子谏第七》中可以看出,晏子对于民生的深切关怀。他深知百姓疾苦,因此多次劝谏景公不要过度劳民伤财。在文中,晏子以楚国灵王修建宫殿为例,指出这种做法不仅耗费了大量民力,还可能导致国家灭亡的结局。他进一步指出,真正的明君应该遵循先贤的智慧,尊重百姓的生活,避免无谓的劳民伤物。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了晏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政治智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景公为长庲欲美之晏子谏第六》则揭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教训。景公为了追求外在的华丽和虚荣,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修建和享乐。然而,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明君不屈民财者不得其利”的原则,更可能引发百姓的不满和反抗。晏子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指出,真正的强大不是通过炫耀和享乐来获得的,而是应该关注民生、尊重民意、以民为本。
《晏子春秋》不仅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政治智慧的经典著作。通过对这些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同时,这些优秀的思想也为我们今天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