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今君穷民财力,以羡馁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之明者也;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着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
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晏子谏第三
景公树竹,令吏谨守之。公出,过之,有斩竹者焉,公以车逐,得而拘之,将加罪焉。晏子入见,曰:“君亦闻吾先君丁公乎?”公曰:“何如?”晏子曰:“丁公伐曲沃,胜之,止其财,出其民。公日自莅之,有舆死人以出者,公怪之,令吏视之,则其中金与玉焉。吏请杀其人,收其金玉。公曰:‘以兵降城,以众图财,不仁。且吾闻之,人君者,宽惠慈众,不身传诛。’令舍之。”公曰:“善!”晏子退,公令出斩竹之囚。

”`

诗句

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

译文

晏子说:“多么严重啊!我将告诉您。”并派人送他返回。第二天,晏子早早上朝,然后回来对景公说:“我听说,穷民财力以供嗜欲称为暴,崇尚玩好、威严拟乎君叫作逆,刑杀不辜称为贼。这三种都是守国的大祸患。今天国君用尽百姓的财力,为他们提供食物,奏起钟鼓之乐,兴建宫室观堂,这是最为暴虐的行为;崇尚玩好,悬挂爱槐的命令,载着过往的人奔驰,步行的人趋前,这是威严拟乎君,是最为明显的逆行;犯槐者处刑,伤槐者处死,这是刑杀不称,是最为深重的贼害。君主在位,如果德行不能得到众人的称赞,那么三辟(指三种刑罚)就会显现在国家中。我恐怕不能治理国事了。”

注释

  1. 甚矣:非常严重。
  2. 吾将:表示意愿,我将。
  3. 言之:告诉。
  4. :指景公。
  5. 富力:财力。
  6. 嗜欲:喜爱的欲望。
  7. 玩好:《诗经》中“好”与“玩”意思相同,指喜爱的物品或娱乐活动。这里是指景公所喜欢的事物。
  8. 威仪:此处指的是威势和仪态。
  9. 奸邪:不法行为。
  10. 三辟:指墨刑(黥)、劓(剪鼻)、大辟(死刑)。
  11. :被人们看到。
  12. 无有言:没有言论。
  13. 社稷:指国家。
  14. 丁公伐曲沃:丁公,春秋时齐国的大夫。曲沃,晋国的邑。丁公会兵攻打曲沃,获胜后收其财货,迁其居民,即所谓的“取道于民”。
  15. 出其民:把居民迁徙出来。
  16. 日自莅之:每天亲自处理政事。
  17. 舆死人:装运死人的尸体。
  18. 以众图财:率领民众搜刮财物。
  19. 不仁:不仁厚。
  20. 人君者:国君应具备的品质。
  21. 以兵降城:用武力攻克城池。
  22. 以众图财:率领民众搜刮财物。
  23. 人君者:国君应具备的品质。
  24. 令舍之:命令释放他。
  25. 出斩竹之囚:释放被囚禁的砍竹者。
  26. 晏子谏第一:晏子劝谏的故事之一,描述了晏子如何劝说景公释放一个因砍竹而被囚禁的囚犯。
  27. 先君丁公乎?:询问景公是否了解其先祖丁公的事迹。
  28. 伐曲沃,胜之:丁公曾攻打胜利的晋国邑曲沃,并取得了财物和人口。
  29. 止其财,出其民:停止从曲沃那里获取财物,迁移那里的居民。
  30. 公日自莅之,有舆死人以出者:景公每天亲自处理政事,有一次运送死人尸体出门。
  31. 吏请杀其人,收其金玉:官吏要求杀死这个人,收集他的金子和宝玉。
  32. 公曰:“以兵降城,以众图财,不仁”:景公认为用武力攻克城池和率领民众搜刮财物是不仁义的。
  33. 且吾闻之:但我听说过。
  34. 人君者:国君应具备的品质。
  35. 宽惠慈众,不身传诛:仁慈的国君不会亲自惩罚别人。

赏析

此篇主要讲述了晏子如何通过智慧劝说景公释放一个因砍竹而被捕的囚犯的故事。晏子首先指出景公的做法不符合仁君的标准,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接着,晏子引用历史故事来说明仁政的好处,使景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晏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希望景公能够采纳这些建议,从而改善国家的法治状况,实现国家的安定和繁荣。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晏子的智慧和才能,也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