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曰:“骞!昔吾见维星绝,枢星散,地其动,汝以是乎?”柏常骞俯有闲,仰而对曰:“然。”晏子曰:“为之无益,不为无损也。汝薄敛,毋费民,且无令君知之。”
景公成柏寝而师开言室夕晏子辨其所以然第五
景公新成柏寝之台,使师开鼓琴,师开左抚宫,右弹商,曰:“室夕。”公曰:“何以知之?”
师开对曰:“东方之声薄,西方之声扬。”公召大匠曰:“室何为夕?”
大匠曰:“立室以宫矩为之。”于是召司空曰:“立宫何为夕?”
司空曰:“立宫以城矩为之。”明日,晏子朝公,公曰:“先君太公以营丘之封立城,曷为夕?”
晏子对曰:“古之立国者,南望南斗,北戴枢星,彼安有朝夕哉!然而以今之夕者,周之建国,国之西方,以尊周也。”公蹙然曰:“古之臣乎!”
晏子春秋杂下第六
赏析
- 晏婴生平及著作背景
- 晏婴(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史称“晏子”,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 《晏子春秋》为晏婴及其后学所著,主要记录了他在齐国的言行和政治活动,体现了其政治主张和思想品格。《晏子春秋》分为内篇、外篇和杂上、杂下六卷,其中杂下包括许多关于晏婴劝谏君主和礼仪交往的故事。
- 杂下第六诗原文与翻译
- 诗原文:
昔吾见维星绝,枢星散,地其动,汝以是乎?
柏常骞俯有闲,仰而对曰:“然。”
景公成柏寝之台,使师开鼓琴,师开左抚宫,右弹商,曰:“室夕。”公曰:“何以知之?”
师开对曰:“东方之声薄,西方之声扬。”公召大匠曰:“室何为夕?”
大匠曰:“立室以宫矩为之。”于是召司空曰:“立宫何为夕?”
司空曰:“立宫以城矩为之。”明日,晏子朝公,公曰:“先君太公以营丘之封立城,曷为夕?”
晏子对曰:“古之立国者,南望南斗,北戴枢星,彼安有朝夕哉!然而以今之夕者,周之建国,国之西方,以尊周也。”公蹙然曰:“古之臣乎!”
- 翻译:
从前我看到星星消失,星辰分散,大地震动,你因此感到疑惑吗?
柏常骞俯身沉思,抬头回答说:“确实如此。”
齐景公建成寝宫,让师开弹奏琴瑟,师开左手抚摸着宫弦,右手弹奏商音,说道:“夜深了。”景公问道:“这是什么道理?”
师开回答说:“东方的声音低沉,西面的声音响亮。”景公立召大匠说:“为什么夜晚也要筑建房屋呢?”
大匠说:“根据宫矩来建房啊。”接着又召召司空说:“为什么晚上还要建造宫室呢?”
司空说:“根据城矩来建房啊。”第二天早晨,晏子参见景公,景公问:“先君太公用营丘的封土建立城市,为什么要在夜晚呢?”
晏子回答说:“古代建立国家时,人们南望着南斗星,北戴北斗星,哪里有日夜之分呢?然而如今因为周朝的建都在西方,所以称为‘夕’。”景公皱起了眉头,说:“古代的臣子吗?”
- 诗句注释与解析
- “昨吾见维星绝”:昨夜我见到星星全部消失。
- “枢星散”:北斗星散落。
- “地其动”:大地震动。
- “尔以是乎”:因此你感到疑惑吗?
- “柏常骞俯有闲,仰而对曰”:柏常骞低头沉思,抬头回答说。
- “景公成柏寝之台”:齐景公建成寝宫。
- “使师开鼓琴”:让师开弹琴。
- “师开左抚宫,右弹商”:师开左手抚摸着宫弦,右手弹奏商音。
- “室夕”:夜深了。
- “何以知之”:这是什么道理。
- “东方之声薄,西方之声扬”:东方的声音低沉,西面的声音响亮。
- “公召大匠”:公召大匠。
- “大匠曰”:大匠回答说。
- “立宫何为夕”:为什么傍晚也要建房呢?
- “大匠曰”:大匠回答说。
- “立宫以城矩为之”:根据城墙的尺寸来建房。
- “司空曰”:司空回答说。
- “立宫何为夕”:为什么傍晚也要建房呢?
- “司空曰”:司空回答说。
- “立宫以城矩为之”:根据城墙的尺寸来建房。
-“明日,晏子朝公”:第二天早上,晏子参见景公。
- “公曰”:景公说。
- “先君太公”:古代先君齐太公。
- “以尊周也”:以此来尊崇周朝。
- 诗歌鉴赏与文化背景
- 此诗通过描述齐景公建寝宫的情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文现象的好奇和敬仰之情。同时,晏子借此机会劝谏君主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过于迷信。
- “维星绝”等句子展现了古人对星辰变化的观察与敬畏之情;而“柏常骞俯有闲”则描绘了一幅君臣相互对话的场景,体现出君臣之间的平等和谐。
- “景公成柏寝之台”等情节反映了齐景公的虚荣心与好大喜功的特点;而“柏常骞俯有闲,仰而对曰”则揭示了君臣之间深厚的信任关系和相互尊重的氛围。
- 诗歌艺术特色与价值
- 此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韵律感。同时,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 历史人物与时代背景
- 晏婴作为春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言行举止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榜样。同时,此诗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为我们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