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两赐之,曰:“以晏子不夺人之功,以占瞢者不蔽人之能。”
景公病疡晏子抚而对之乃知群臣之野第七
景公病疽,在背,高子国子请。公曰:“职当抚疡。”高子进而抚疡,公曰:“热乎?”曰:“热。”“热何如?”曰:“如火。”“其色何如?”曰:“如未热李。”“大小何如?”曰:“如豆。”“堕者何如?”曰:“如屦辨。”二子者出,晏子请见。公曰:“寡人有病,不能胜衣冠以出见夫子,夫子其辱视寡人乎?”
晏子入,呼宰人具盥,御者具巾,刷手温之,发席傅荐,跪请抚疡。公曰:“其热何如?”曰:“如日。”“其色何如?”曰:“如苍玉。”“大小何如?”曰:“如璧。”“其堕者何如?”曰:“如珪。”晏子出,公曰:“吾不见君子,不知野人之拙也。”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
公两赐之
原文:
公两赐之,曰:“以晏子不夺人之功,以占瞢者不蔽人之能。”
注释:
- 公两赐之:景公两次赏赐晏子。
- 以晏子不夺人之功:晏婴因为自己的行为不会抢夺他人的功绩。
- 以占瞢者不蔽人之能:占筮的人不掩盖他人的能力。
翻译:
景公两次赏赐给晏婴,并说:“因为晏婴从不抢夺别人的功绩,占卜之人也不会掩盖别人的能力。”
景公病疡晏子抚而对之
原文:
景公病疡,晏子抚而对之,乃知群臣之野第七
注释:
- 景公病疡:景公患皮肤病。
- 晏子抚而对之:晏子用双手抚摸着患处,并回答了公的问题。
- 乃知群臣之野第七:通过此事,晏子认识到群臣的愚昧和无知。
翻译:
景公患有皮肤疾病,晏子用手轻轻触摸,并回应说:“这是热症吗?”晏子又问:“热到什么程度?”回答说:“像燃烧的火一样。”“它的色泽如何?”晏子又说:“没有发热的颜色。”“大小呢?”晏子答道:“像豆那么大。”“坠落的情况呢?”晏子又解释:“像鞋子里的布片。”“这些情况都是什么?”晏子问。景公说:“这些症状都不太明显。”晏子听后,感叹道:“这些症状都不像是生病的样子啊!”
景公出见晏子
原文:
晏子入,呼宰人具盥,御者具巾,刷手温之,发席傅荐,跪请抚疡。公曰:“其热乎?”曰:“如火。”“其色何如?”曰:“如未热李。”“大小何如?”曰:“如豆。”“堕者何如?”曰:“如屦辨。”二子者出,晏子请见。公曰:“寡人有病,不能胜衣冠以出见夫子,夫子其辱视寡人乎?”
注释:
- 具盥:准备了洗手的水。
- 具巾:准备了洗脸的毛巾。
- 刷手温之:用温水洗净双手。
- 发席傅荐:铺好草席和垫褥。
- 跪请抚疡:恭敬地请求治疗。
- 堕者何如:坠落的疮疤是怎样的。
- 二子者出:两位医生离开。
翻译:
晏子进来,叫来厨房准备洗手的水,叫来仆人准备好洗脸的毛巾和温水。然后他让侍从把草席铺好,把垫褥铺好,并跪下请求给国君治病。国君问道:“它的热乎?”晏子回答:“就像火焰一样。”“它的颜色如何?”晏子说:“就像未熟的李子。”“大小如何?”晏子说:“像豆那样大。”“坠落的情况又如何?”晏子说:“像鞋底上的破布条。”两位医生退出去后,晏子请求拜见景公。景公说:“我病了,不能穿戴整齐出来见先生,先生您看会因此而感到委屈吗?”
景公曰:吾不见君子,不知野人之拙也。
原文:
晏子入,呼宰人具盥,御者具巾,刷手温之,发席傅荐,跪请抚疡。公曰:“其热乎?”曰:“如火。”“其色何如?”曰:“如未热李。”“大小何如?”曰:“如豆。”“堕者何如?”曰:“如屦辨。”晏子出,公曰:“吾不见君子,不知野人之拙也。”
注释:
- 晏子入:晏子进入屋内。
- 呼宰人具盥:叫厨师准备洗手的水。
- 御者具巾:叫仆人准备好擦脸的毛巾。
- 刷手温之:用温水洗净双手。
- 发席傅荐:把草席和垫褥铺好。
- 跪请抚疡:恭敬地请求给国君治病。
- 如火:形容病情严重。
- 如未热李:形容病情轻微。
- 如豆:形容病情较轻或小。
- 如屦辨:形容伤口很小或不明显。
翻译:
晏子进入屋内,叫来厨师准备洗手的水,叫来仆人准备好擦脸的毛巾和温水。然后他让侍从把草席铺好,把垫褥铺好,并跪下请求给国君治病。景公问道:“它的热乎?”晏子回答:“就像火焰一样。”“它的颜色如何?”晏子说:“就像未熟的李子。”“大小如何?”晏子说:“像豆那样大。”“坠落的情况如何?”晏子说:“像鞋底上的破布条。”晏子退出后,景公说:“我没有见到先生您,就不知道平民百姓的技艺多么笨拙。”
赏析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历史典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政治面貌。晏子在本文中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揭示了景公患病时宫廷内外的不同表现以及晏子的智慧和洞察力。
文章开头通过两次赏赐表达了景公对晏子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表明晏子不会因私利而抢夺他人功劳的品格。接着描述了景公的病症和晏子的反应,展现了晏子对病情的敏锐察觉和专业判断。最后景公的赞叹“吾不见君子,不知野人之拙也”反映了他对晏子医术的敬佩和对其智慧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