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楚王飨晏子进橘置削晏子不剖而食第十一
景公使晏子于楚,楚王进橘,置削,晏子不剖而并食之。
楚王曰:“当去剖。”晏子对曰:“臣闻之,赐人主之前者,瓜桃不削,橘柚不剖。今者万乘无教令,臣故不敢剖;不然,臣非不知也。”
晏子布衣栈车而朝陈桓子侍景公饮酒请浮之第十二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晏子坐,酌者奉觞进之,曰:“君命浮子。”
晏子曰:“何故也?”田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其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今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则隐君之赐也。故浮子。”
晏子楚王赐橘 不剖而食显谦逊
《晏子春秋·晏子使楚》是一部充满智慧与策略的历史典故,讲述了春秋时期齐景公派使者晏子出使楚国,在楚王面前受到橘和削的招待,晏子以礼自持,不剖桔而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当景公得知晏子即将出访楚国时,他决定带上最珍贵的礼物——橘子作为外交礼仪的一部分,以示对晏子的尊重。楚王为了显示自己国家的繁华与富饶,特地为晏子准备了橘子。然而,楚王却忘记了一个重要的礼节:在赠送物品前,应该先将水果去皮。这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在无形之中考验了一个大国使者的智慧与气度。
当景公派遣的晏子抵达楚国,楚王亲自迎接。然而,由于楚王忘了这个基本的礼仪,直接将橘子交给了晏子。在那一刻,晏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面对楚王的尴尬与不解,晏子没有选择忽视这一疏忽,而是巧妙地利用这个机会,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谦逊。他告诉楚王,这些橘子是齐国国君送来的礼物,而非楚王所赠。这样的回答不仅避免了可能的尴尬局面,还体现了晏子的机智与远见。
晏子的举动不仅赢得了楚王的尊重,也彰显了他作为齐国使者的身份与风范。他没有因小失大,反而以礼相待,使得整个事件圆满结束。这一行为也被后世传颂,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在这个故事中,晏子以其过人的智慧和高洁的品质,成为了一个令人钦佩的历史人物。他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外交策略,更是一种文化与道德的传承。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策略和技巧上,更在于如何以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
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禁会对晏子的智慧与勇气赞叹不已。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大国风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