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曰:“何善焉,其助之也。”“何为不助栾、高?”曰:“庸愈于彼乎?”门开,公召而入。栾、高不胜而出,田桓子欲分其家,以告晏子。
晏子曰:“不可!君不能饬法,而群臣专制,乱之本也。今又欲分其家,利其货,是非制也。子必致之公。且婴闻之,廉者,政之本也;让者,德之主也。栾、高不让,以至此祸,可毋慎乎!廉之谓公正,让之谓保德,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怨利生孽,维义可以为长存。且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子必勿取。”
桓子曰:“善。”尽致之公,而请老于剧。
子尾疑晏子不受庆氏之邑晏子谓足欲则亡第十五
庆氏亡,分其邑,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晏子勿受。子尾曰:“富者,人之所欲也,何独弗欲?”
晏子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无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夫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慢,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吾不敢贪多,所谓幅也。”

翻译

诗句

  1. 原文:晏子曰:“何善焉,其助之也。”“何为不助栾、高?”曰:“庸愈于彼乎?”门开,公召而入。栾、高不胜而出,田桓子欲分其家,以告晏子。
  2. 翻译
  • 晏子说:“没有什么好做的,为什么要帮助栾氏和高氏呢?他们难道比其他人更有过人之处吗?”
  • 当门开了,齐灵公召请二人进来,栾氏和高氏二人败兴而出,田桓子想要将他们的家族一分为二,于是把情况告诉了晏子。

译文完毕。

注释

  • “何善焉,其助之也”:询问如何帮助他人。
  • “何为不助栾、高?”:询问为什么不帮助栾氏和高氏。
  • “曰:‘庸愈于彼乎’”:回应称自己没有比栾氏和高氏更优秀的地方。
  • “门开,公召而入”:门开启时,齐灵公召请他们进入。
  • “栾、高不胜而出”:栾氏和高氏两人无法接受邀请,只好退出。
  • “田桓子欲分其家”:田桓子想要分割他们的家族。
  • “以告晏子”:向晏子报告此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田桓子试图分割栾氏和高氏的家族财产的行为,讽刺了权力者在追求私利时对正义和道德的漠视。晏子作为智者,用智慧和策略化解了这一危机。此诗体现了晏子的外交手腕与政治智慧,以及他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