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纠治晏子家不得其俗乃逐之第二十九
高纠事晏子而见逐,高纠曰:“臣事夫子三年,无得,而卒见逐,其说何也?”
晏子曰:“婴之家俗有三,而子无一焉。”纠曰:“可得闻乎?”
晏子曰:“婴之家俗,闲处从容不谈议,则疏;出不相扬美,入不相削行,则不与;通国事无论,骄士慢知者,则不朝也。此三者,婴之家俗,今子是无一焉。故婴非特食馈之长也,是以辞。”
晏子居丧逊畣家老仲尼善之第三十
晏子居晏桓子之丧,粗衰,斩,苴绖带,杖,菅屦,食粥,居倚庐,寝苫,枕草。其家老曰:“非大夫丧父之礼也。”
晏子曰:“唯卿为大夫。”曾子以闻孔子,孔子曰:“晏子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
诗句
- 高纠事晏子而见逐,高纠曰:“臣事夫子三年,无得,而卒见逐,其说何也?”
- 注释:高纠侍奉晏子三年,没有获得什么好处,反而被驱逐。
- 晏子曰:“婴之家俗有三,而子无一焉。”纠曰:“可得闻乎?”
- 注释:晏子认为他的家风有三个特点,但高纠没有其中之一。
- 晏子居丧逊畣家老仲尼善之第三十
- 注释:晏子在为晏桓子的丧礼中居丧时,表现得谦逊有礼。
译文
- 高纠侍奉晏子三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被驱逐。
- 【注释】高纠侍奉三年,没有获得什么好处;“见逐”指被驱逐。
- 晏子认为他的家风有三个特点,但高纠没有其中之一。
- 【注释】晏子认为他家中有三种特点,但其中一种是高纠没有的。
- 晏子在为晏桓子的丧礼中居丧时,表现得谦逊有礼。
- 【注释】晏子在为晏桓子的丧礼中居丧时,表现出的谦虚和尊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晏子与高纠之间的对话,展示了晏子的谦逊和智慧。晏子认为他的家风有三个特点,但高纠没有其中之一,说明高纠并没有理解晏子的家风。晏子的回答揭示了他谦逊有礼的性格,以及他对权力和地位的态度。最后一句“晏子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则表达了晏子的智慧和策略。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晏子和高纠的对话,展现了晏子的智慧、谦逊和对权力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