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必侵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
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曰:“此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又退而自刎。景公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景公欲见高纠晏子辞以禄仕之臣第二十八
景公谓晏子曰:“吾闻高纠与夫子游,寡人请见之。”
晏子对曰:“臣闻之,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禄仕者,不能正其君。高纠与婴为兄弟久矣,未尝干婴之行,特禄之臣也,何足以补君乎!”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
译文:
晏婴着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必侵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
注释:
- 晏子春秋(《晏子》)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
- 内篇杂上第五:这是《晏子春秋》中的一篇,讨论了晏婴的生死抉择和忠诚与牺牲。
赏析: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通过晏婴的故事,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道德修养和对国家的忠诚。晏婴在面对国家危难和个人死亡的选择时,选择了为国家而死,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同时,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国家利益和道义的重视,以及他们在困难时刻所展现出的英勇和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