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飡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诗句翻译及赏析:
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接近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礼乐虽然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但人们并不感到喜欢;诗书虽然有深厚的底蕴,但人们也并不认为它们直接有用;春秋虽简约扼要,却不能够迅速抓住事情的要点。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当他人学习君子之道时,他会因为所学内容而受到尊重,并且能广泛地应用到世间的一切事物上。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我认为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接近有道德修养的人。
经文解读:
这段经文主要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最佳方式。文中指出,学习的最好方法是接近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通过与他们交流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礼仪、音乐、诗歌、历史等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然而,如果只是简单地学习和阅读这些书籍或文章,并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智慧和价值。相反,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注释:
- 学莫便乎(最合适的):意思是学习的最佳途径是通过接近有道德修养的人。
- 近其人:接近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
- 礼乐法而不说(礼乐虽有规范,但不令人喜欢):尽管礼乐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但人们并不感到喜欢它。
- 诗书故而不切(诗书虽深,但不直接有用):尽管诗书有深厚的底蕴,但人们并不认为它们直接有用。
- 春秋约而不速(春秋虽简约,但不迅速抓住事情要点):春秋虽简约扼要,但不能够迅速抓住事情的要点。
-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当别人学习君子之道时):当其他人学习君子之道时。
- 尊以遍矣(受到尊重并能广泛应用):受到尊重并能广泛地应用到世间的一切事物上。
- 学之经莫速乎(学的最佳方式是)好其人(接近有道德修养的人):学的最佳方式就是接近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
- 隆礼次之(礼仪其次):其次是隆礼。
- 上不能好其人(上级不能亲近有道德修养的人):上级不能亲近有道德修养的人。
- 下不能隆礼(下级不能隆礼):下级不能隆礼。
- 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只把学习杂七杂八的知识当作目标,顺从诗书罢了):只把学习杂七杂八的知识当作目标,顺从诗书罢了。
整体赏析:
这段经文强调了学习的最佳方式是通过接近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并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水平。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发挥其价值。此外,它还指出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误区,如过分追求知识而忽视品德修养,以及只学习而不实践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