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诗句

劝学 学之始与终
诵经读礼为起点,至圣人止于真积力久
不可片刻放弃为义
书记政事,诗止音韵,礼法纲纪
道德至极是礼敬文和乐中和
四者皆博而春秋微
君子学习入耳在心布身动容
小人学入耳出口不足美躯
古为己今为人学以美身
问一答二谓之傲非也囋非也
君子如向矣

译文

学习从何处开始?又到何处结束?回答说:它的起点在于诵读经典,终点则在于研习礼仪;其意义则起始于成为士人,终止于成为圣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持之以恒地积累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一旦学习到了极点就不再有所追求。因此,学习是有终点的,但是其真正的意义是不可以有一刻舍弃的。作为人的学问,是值得学习的;作为禽兽的学问,则不值一提。因此,书籍是记录政事的工具,诗歌是对音乐中和之美的追求,礼仪是对法则的遵循,而历史则是对过去事件的回顾。在天地之间,所有的知识都已被涵盖。君子的学习是为了修身养性,小人的学习是为了迎合世俗。君子的学习是以美化自身为目的,而小人的学习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不问自答谓之傲慢,回答一个问题却给出两个答案谓之轻率。傲慢是错误的,轻率也是错误。而君子的行为正是如此,他们总是保持谦逊、恭敬的态度。

赏析

这是一篇关于学习之道的论述,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方法。文章指出,学习始于诵读经典,终于达到圣人的境界。学习的意义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品质。文章还强调了学习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对于君子而言,学习是一种自我提升的过程,而对于小人而言,学习则是为了迎合世俗,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文章通过对学习态度的讨论,传达了作者对于学习的看法和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