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像圆规画的一样,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车轮,它的弯度符合规矩。即使被晒得干枯了也不会挺直的木料,也是经过加工才变得如此。所以,木材受到墨线的限制就会变得笔直,金属通过磨刀石的磨砺就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学习并且每天省察自己,那么智慧就会明亮而且行为就不会有过失误。
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面临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没有听到先王遗留的言论,就不知道学问的重要性。干、越、夷、貉等族的儿子,生来同声相应,长大后不同风俗。这是受他们的教育所致。诗中说:“唉呀你这位君子,不能总是安于现状。恭敬地坚守你的职位,爱好正直。神明听你讲话,给你美好的福分。”神明的最大作用在于教化,福气最长的莫过于没有灾祸。
我曾经整天思考,还不如片刻的学习;我曾经踮起脚远望,还不如登到高处看得更远。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看得更远;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更加清晰。借助于车马的人,不是因为脚特别善于走路,而是能够到达千里之外;借助于船桨的人,不是因为能游水,而是能够渡过江河。君子和一般人不一样,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外物。

注释

  1. 【君子曰】:古代君子认为,学习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2. 【学不可以已】:学习不应该有尽头。

  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色是从蓝草中提取的,颜色比蓝草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其冰冷程度超过了普通水。比喻人通过学习、实践,可以超过前人。

  4. 【輮以为轮】:用火烤硬木材使其成为车轮。比喻经过努力可以使事物达到完美。

  5.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即便被晒得干枯了也不能再次挺直的木料,也是经过加热后变得柔韧。比喻人的本性可以通过外界条件得到改变。

  6.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木头经墨线量过就是直的,金属经磨刀石磨过就是锋利的。比喻通过外部条件的作用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7.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广泛学习并经常检查自己。强调学习和反省的重要性。

  8.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如果不登高望远,就不知道天地之大;如果不面对深渊,就体会不到地势之厚。比喻要通过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

  9. 【诗曰:「嗟尔君子」…「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引用诗句说明君子应遵循道德规范,避免灾祸。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10.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整天都在想,还不如片刻的所学重要;我踮起脚远望,还不如登上高处看得更远。比喻短暂的努力胜过长时间的空想。

  11.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于车马的人并不是因为双脚特别善于走路,而是能够到达千里之外;借助于船桨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会游泳,而是能够渡过江河。比喻借助外力可以达到超越自身能力的目的。

    赏析

    这首诗是《劝学》一文的开篇之作,通过对比君子和普通人的学习态度和成果,强调了持续学习和不断反省的重要性。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人生智慧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