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注释: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止于至善: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
赏析:大学是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描述,更是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理论支持。通过对“明明德”、“亲民”及“止于至善”的深入解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同样也适用于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发展。《大学》通过简练而深刻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和人生道路,强调了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实现个人和社会和谐共生的思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