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大学》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解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治理国家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通过引用孔子的《大学》来强调治理国家的基本道理。首先指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关键在于对老年人要慈爱、对年轻人要教育引导,对孤儿要关心爱护。这样,民众才会亲近并遵守道德准则。接着提出君子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即不要对上有所厌恶就滥用权力去命令下面的人,不要对下面的人有所厌恶就妄自尊大地去做上面的事情。此外,还强调了领导者应该时刻考虑前面的行为是否对后面的人有利,以及后面的人是否因为前面的行为受到伤害。最后一句“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表明真正的宝贵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亲情,而不是物质财富。
赏析:
这首诗深刻阐述了领导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治国理念。它强调了领导者应该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以此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它也倡导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即只有真正关心民众的利益和需求,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此外,这首诗还提倡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这种高尚的道德追求和人格魅力,对于领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