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诗句:

  •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 注释:孟子说:“夏桀和商纣失去天下的原因,是失去了他们的人民;失去人民的原因是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的方法有三条:得到民众、得到民心和得到人们的心。获得民心的方法是满足人民的欲望,不要施加他们不喜欢的东西。

  • 译文:夏桀、商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他们的百姓(人民),而失去百姓的原因是失去了人民的心意。获得天下的途径有三: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人民的民心,以及得到人民的真心。要获得民心,就要满足人民的欲望,不要对人民讨厌的事情施加。

  • 注释: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意思是说‘他怎么能成为好人,却最终陷入困境而死’。”

  • 译文:现在的君王想称王天下,就像七年之病想要三年之艾一样。如果不肯积蓄力量,一辈子都得不到。如果不立志成为仁德之人,一辈子都会忧虑并遭受羞辱,最终走向死亡。

  • 注释:这里的“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引用了《诗经·小雅·谷风》中的句子,表达了不修身立德,最终会陷入困境甚至死亡的警示。

赏析:
这首诗深刻阐释了治国安民的根本原则。孟子首先指出,君主失去天下,主要是因为失去了他的子民——即失去民心。接着,他强调了获得天下的三个重要步骤: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人民的民心、得到人民的真心。最后,孟子引用了《诗经》的诗句来警醒那些只想称王天下的君主们,如果他们不能修养自身,最终只会走向毁灭的道路。整首诗强调了领导者必须以民为本,以德治国,才能赢得民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