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首诗出自《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九节》。孟子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关于人性本善、天命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论述。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山玩水吗?我来告诉你怎么游。”
  2. 勾践问:“如果知道的人说我游得很开心,我也很开心;不知道的人说我游得很开心,我也很开心,那怎样才能做到这样呢?”
  3. 孟子说:“尊敬道德和乐享正义,就可以做到这样。所以一个有才能的人在贫困时不丧失正义,在显达时不离弃正道。在贫困时不失义,所以一个人能够实现自我;在显达时不离弃正道,所以人民不会失望。古代的人,当得志时,恩泽加于百姓;不得志时,修身见于世。穷困时就独善其身,显达时就兼善天下。”

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山玩水吗?我来告诉你怎么游。”
勾践问:“如果知道的人说我游得很开心,我也很开心;不知道的人说我游得很开心,我也很开心,那怎样才能做到这样呢?”
孟子说:“尊敬道德和乐享正义,就可以做到这样。所以一个有才能的人在贫困时不丧失正义,在显达时不离弃正道。在贫困时不失义,所以一个人能够实现自我;在显达时不离弃正道,所以人民不会失望。古代的人,当得志时,恩泽加于百姓;不得志时,修身见于世。穷困时就独善其身,显达时就兼善天下。”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孟子对于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看法。他认为,一个有才能的人在面对困境和顺境时都应该保持自己的道德原则,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不应改变。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精神。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即无论身处何种状态,都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