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译文:
孟子说:“人们不用学习就能做的事情,是他们天生的善良能力;不需要深思熟虑就能知道的事情,是他们的天然良知。小孩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父母的,等他们长大后,也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爱父母是仁德,尊敬兄长是义理,没有别的原因,只是能够通达天下的道理。”

关键词注释:

  1. 孟子(Mèng Zhī):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提出“性善论”,主张“仁政”。
  2. 人之所不学而能:指人类生来就具备的能力,无需通过学习就能掌握。
  3. 良能:指人的天赋本能和自然能力,如爱、敬等情感。
  4. 所不虑而知者:指人类生来就有的直觉或本能,无需思考就能理解。
  5. 良知:指人类天生具有的道德感和判断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
  6. 亲亲:指热爱和尊重自己的亲人,这是儒家伦理的基础之一。
  7. 仁:儒家伦理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爱人、善待他人的品质。
  8. 敬长:指尊敬和照顾年长者,也是儒家伦理的重要表现。
  9. 达之天下:意味着通晓世间的道理,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实现社会和谐。

赏析:
此诗表达了孟子对人性的看法,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善良本能和道德直觉,这些都是人类天生的能力,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就可以掌握。孟子强调这些能力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关爱和尊敬亲人的道德责任。他还指出,除了这些天生的能力外,人们还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完善自己的品德,但这种提升并不是取代天生的善良本性,而是在保持善良的同时更加深化和拓展这些特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