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文王也。”

貉稽(人名):貉稽,是孟子的学生。

大:指貉稽,貉稽在孟子面前说话时,语气傲慢。

不理于口:意思是貉稽在孟子面前说话时,言辞不客气。

士:士是指读书人或者知识分子。

兹:这个,代词,用来指貉稽。

口:口在这里指的是言论。

诗云:这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意思是忧愁和怨恨都藏在心里。

忧心悄悄:意思是心事重重的样子。悄悄,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愠于群小:意思是因为一些小人所引发的不满或怨恨。

孔子:孔子,即孔丘,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意思是说即使心中充满怒气,也不会失去对问题的追问和研究。

文王:指周文王姬昌,古代著名的贤明的君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