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子展相郑伯如晋,拜陈之功。子西复伐陈,陈及郑平。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也!」
楚蒍掩为司马,子木使庀赋,数甲兵。甲午,蒍掩书土田,度山林,鸠薮泽,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规偃猪,町原防,牧隰皋,井衍沃,量入修赋。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卒、甲楯之数。既成,以授子木,礼也。
十二月,吴子诸樊伐楚,以报舟师之役。门于巢。巢牛臣曰:「吴王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我获射之,必殪。是君也死,强其少安!」从之。吴子门焉,牛臣隐于短墙以射之,卒。
楚子以灭舒鸠赏子木。辞曰:「先大夫蒍子之功也。」以与蒍掩。
晋程郑卒。子产始知然明,问为政焉。对曰:「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如鹰鸇之逐鸟雀也。」子产喜,以语子大叔,且曰:「他日吾见蔑之面而已,今吾见其心矣。」子大叔问政于子产。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冬十月,子展担任郑国的宰相前往晋国朝见,称赞陈国的贡献。子西再次进攻陈国,最终使陈国与郑国和解。孔子说:「《志》记载:『言语能够充实内心,文辞能够补充言辞。』不说话,谁知道他的内心想法?如果言语没有文采,那么即使说出也无法流传远扬。晋作为霸主,郑国进入陈国,是因为没有华丽的文辞就不会有功劳。所以,我们一定要慎重使用言辞!」
楚蒍掩担任司马,子木让他负责征收赋役,计算甲兵。甲午日,蒍掩书写了土田的边界,丈量山林、水泽,区分京陵,标记淳卤的土地,测量河流的宽度,规划偃猪的位置,划分原防的范围,管理隰皋的草场,井中积水的数量,根据人口数量修订赋税。同时记录战车、马匹的数量,统计战车、步兵、甲盾等的数量。任务完成之后,将结果交给子木,这是符合礼节的做法。
十二月,吴国的诸樊(即公子诸樊)攻击楚国,以此作为报复舟师战争的行为。他们攻打巢地。巢地的牛臣(即牛臣子)说:「吴王勇敢而轻敌,如果轻易开启城门,他会亲自来攻打我们。如果我们射杀他,必定会射中他。这样君王就会战死,国家也会少一个安定之人!」于是他听从了这个建议。吴国诸樊打开城门,牛臣子躲在墙后射杀了吴国诸樊,最终牛臣子自己也被杀。
楚国因为消灭舒鸠(即舒庸)而奖赏子木。子木推辞说:「这是先大夫蒍子(即蒍掩)的功劳。」因此楚国将赏金给了蒍掩。
晋国的程郑去世。子产开始认识然明(即然明),询问如何治理国家。然明回答说:「对待百姓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见到不仁的人就要诛杀,就像鹰捉鸟雀时一样。」子产听后很高兴,于是告诉了子大叔(即叔向)。并且说:「日后我只看到过蔑的面孔而已,现在我却看到了他的心。」子大叔向子产询问国家政事。子产说:「政治如同农活,我们要日夜思考它,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要完成它。早晚都要去实践它,行动不要超出思考,就像农人耕作田地一样。这样的错误会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