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二十有六年春王二月辛卯,卫宁喜弑其君剽。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夏,晋侯使荀吴来聘。公会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秋,宋公弑其世子痤。晋人执卫宁喜。八月壬午,许男宁卒于楚。冬,楚子、蔡侯、陈侯伐郑。葬许灵公。

【传】二十六年春,秦伯之弟金咸如晋修成,叔向命召行人子员。行人子朱曰:「朱也当御。」三云,叔向不应。子朱怒,曰:「班爵同,何以黜朱于朝?」抚剑从之。叔向曰:「秦、晋不和久矣!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赖之。不集,三军暴骨。子员道二国之言无私,子常易之。奸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人救之。平公曰:「晋其庶乎!吾臣之所争者大。」师旷曰:「公室惧卑。臣不心竞而力争,不务德而争善,私欲已侈,能无卑乎?」

诗句: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春王二月辛卯,卫宁喜弑其君剽。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夏,晋侯使荀吴来聘。公会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秋,宋公弑其世子痤。晋人执卫宁喜。八月壬午,许男宁卒于楚。冬,楚子、蔡侯、陈侯伐郑。葬许灵公。

译文:
在春秋时期,公元前643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卫灵公被他的臣子宁喜所杀,而宁喜又把国君卫出公驱逐到卫国。与此同时,楚国的公子围也因为与宋国的关系而遭到宋国的杀害。晋国的大臣荀吴则前来鲁国访问,并与鲁文公以及其他诸侯一起在澶渊举行了会盟。秋季,宋昭公也被自己的儿子杀死。冬季,楚庄王、蔡穆侯和陈灵公联合对郑国发起了攻击。此外,许国的公子宁也在楚国去世。

注释:

  •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其中“襄公”是指鲁襄公,即鲁文公之子,他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之一。“宁喜”则是卫灵公的宠臣。
  • “卫孙林父”指的是卫灵公的大臣,后来因政变而被囚禁。“戚”可能是他囚禁的地方。
  • “宋公弑其世子痤”是指宋昭公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事件。这里提到的“世子”是指宋昭公的儿子,也就是未来的继承人。
  • “晋侯使荀吴来聘”中的“晋侯”指的是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的儿子,后来成为晋国的国君。“荀吴”则是晋国的大臣,被派遣来鲁国访问。
  • “公会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中的“澶渊”是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附近。这里指的是诸侯们在这里举行会盟的活动。
  • “许男宁卒于楚”中的“许男”可能是指某位在许国的贵族或官员。“卒于楚”则意味着他去世了,且是在楚国。
  • “楚子、蔡侯、陈侯伐郑”中的“楚子”指的是楚庄王,这是当时楚国的君主。其他两位“诸侯”分别是蔡穆侯和陈灵公,他们共同对郑国进行了攻击。

赏析:
这首诗是《左传》中关于春秋时期鲁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重要事件的记录。诗中通过描述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军事冲突和个人命运,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之间权力斗争和战争频繁的局面。同时,诗中也表现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和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