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吴出也,以为贰焉,故执诸申。
楚子示诸侯侈,椒举曰:「夫六王二公之事,皆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夏桀为仍之会,有婚叛之。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皆所以示诸侯汰也,诸侯所由弃命也。今君以汰,无乃不济乎?」王弗听。
子产见左师曰:「吾不患楚矣,汰而愎谏,不过十年。」左师曰:「然。不十年侈,其恶不远,远恶而后弃。善亦如之,德远而后兴。」
秋七月,楚子以诸侯伐吴。宋大子、郑伯先归。宋华费遂、郑大夫从。使屈申围朱方,八月甲申,克之。执齐庆封而尽灭其族。将戮庆封。椒举曰:「臣闻无瑕者可以戮人。庆封唯逆命,是以在此,其肯从于戮乎?播于诸侯,焉用之?」王弗听,负之斧钺,以徇于诸侯,使言曰:「无或如齐庆封,弑其君,弱其孤,以盟其大夫。」庆封曰:「无或如楚共王之庶子围,弑其君、兄之子麇而代之,以盟诸侯。」王使速杀之。
徐子,吴出也,以为贰焉,故执诸申。
楚灵王示诸侯侈,椒举曰:「夫六王二公之事,皆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夏桀为仍之会,有婚叛之。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皆所以示诸侯汰也,诸侯所由弃命也。今君以汰,无乃不济乎?」王弗听。
子产见左师曰:「吾不患楚矣,汰而愎谏,不过十年。」左师曰:「然。不十年侈,其恶不远,远恶而后弃。善亦如之,德远而后兴。」
秋七月,楚子以诸侯伐吴。宋大子、郑伯先归。宋华费遂、郑大夫从。使屈申围朱方,八月甲申,克之。执齐庆封而尽灭其族。将戮庆封。椒举曰:「臣闻无瑕者可以戮人。庆封唯逆命,是以在此,其肯从于戮乎?播于诸侯,焉用之?」王弗听,负之斧钺,以徇于诸侯,使言曰:「无或如齐庆封,弑其君,弱其孤,以盟其大夫。」庆封曰:「无或如楚共王之庶子围,弑其君、兄之子麇而代之,以盟诸侯。」王使速杀之。
译文:
徐子,是吴国的使者,因为鲁国和吴国有矛盾,就抓住这个理由,把徐子抓起来关在申地。楚灵王向诸侯们展示自己的奢侈,椒举说:「六王、二公的事情,都是用来向诸侯展示礼的,这些诸侯都是听从命令的。夏桀举行仍之会时,就有婚姻背叛;商纣举行黎之搜时,就有东夷背叛;周幽王举行大室之盟时,有戎狄背叛。这都是用奢侈来向诸侯展示,让诸侯放弃自己的命令。现在您的做法也是奢侈,恐怕不能成功吧?」楚灵王不听他的劝告。
后来子产看到左师(指孔子学生子产)说:「我不担心楚国了,他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随和但内心很刚烈,不会听我的劝告,不过十年就会变坏。如果十年之后他们还这样,那么他们的罪恶就不会远离,等到他们的罪恶暴露后才会被抛弃。他们的善良也会像他们那样,道德高尚才会复兴。」秋天七月,楚灵王带领诸侯攻打吴国。宋国太子、郑国国君先行回国。宋国的华费遂、郑国的大夫跟随。派屈申围攻朱方,八月初五,攻下朱方。抓住齐国的庆封并完全消灭他的家族。将要杀死庆封。椒举说:「我听说没有瑕疵的人可以被杀。庆封只顺从命令,因此在这里。他会不会听从杀戮的命令呢?如果他传到诸侯那里,哪里还用得到杀他?」楚灵王不听他的话。把他捆绑起来站在众诸侯面前,对大家说:「不要有人像齐国的庆封一样杀害自己的国君,削弱自己的孤儿,用这样的罪名来与诸侯结盟。」庆封说:「不要有人像楚共王的庶子围一样杀害自己国君的儿子麇而取代他的位置,用这样的罪名来与诸侯结盟。」楚灵王让快点杀掉庆封。
赏析:
本诗主要描述了春秋时期鲁昭公四年楚国联合其他国家攻打吴国的事件以及鲁国大夫叔孙豹病重去世后三桓争斗的情况。
首先讲述了楚国利用诸侯会盟的机会向其他国家炫耀自己的实力,并且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压制其他国家。这种行为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外交策略,但同时也反映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相互竞争的局面。
本诗还描述了鲁国大夫叔孙豹因病去世后,三桓之间的争斗情况。这场争斗不仅涉及到政治权力的争夺,还涉及到家族利益和国家荣誉的维护。这种争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很常见的,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和问题。
本诗通过对楚国和鲁国大夫之间的事件进行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世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