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雹。夏,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徐子、滕子、顿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楚子执徐子。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遂灭赖。九月,取鄫。冬十有二月乙卯,叔孙豹卒。

【传】四年春,王正月,许男如楚,楚子止之,遂止郑伯,复田江南,许男与焉。使椒举如晋求诸侯,二君待之。椒举致命曰:「寡君使举曰:『日君有惠,赐盟于宋,曰:晋、楚之从,交相见也。以岁之不易,寡人愿结欢于二三君。』使举请间。君若苟无四方之虞,则愿假宠以请于诸侯。」

晋侯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而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对曰:「恃险与马,而虞邻国之难,是三殆也。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修德音以亨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丕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敌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又何能济?君其许之!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乃许楚使。使叔向对曰:「寡君有社稷之事,是以不获春秋时见。诸侯,君实有之,何辱命焉?」椒举遂请昏,晋侯许之。

诗句与译文:

  • :“楚子执徐,失其群丑。”
  • 翻译:楚灵王抓住许男和其他国家的人。
  • 注释:这首诗描述了楚灵王在执行军事行动时,成功抓住了一些国家的首领或重要人物。

详细赏析:

  • 背景:此句出自《左传》昭公四年,记录了楚灵王派遣大夫椒举去会见鲁国和其他小国,以寻求结盟或共同行动的事件。
  • 诗句意义:这里的“执”意味着控制或逮捕。“徐国”可能是被楚国控制的一个国家,也可能是楚国的同盟者之一。“群丑”可能指的是一群不怀好意的人物或者是某些重要的军事和政治领袖。

关键词分析:

  • 楚子:楚灵王,这是一位强大的楚国国君,他的行为和决策对周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 执徐: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统治者被另一个强大力量抓住的情况。在这里,它可能象征着一种不稳定的政治态势,即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被另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所控制。
  • 失其群丑: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被动的局面,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导者失去了对自己人民和资源的控制,这可能导致国内混乱和外部压力的增加。

结合背景与诗中内容:

  • 政治影响:楚灵王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政治安全,也对整个东亚区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这种联合或对抗的行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是维护或打破既有权力平衡的重要手段。
  • 历史教训: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需要谨慎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避免因过度扩张或内部动荡而失去控制。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即使在看似和平的环境中,潜在的危机也可能随时爆发,因此保持警惕和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楚子执徐,失其群丑”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军事行动,更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现象。它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中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互动,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