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一月,荀跞、韩不信、魏曼多奉公以伐范氏、中行氏,弗克。二子将伐公,齐高强曰:「三折肱知为良医。唯伐君为不可,民弗与也。我以伐君在此矣。三家未睦,可尽克也。克之,君将谁与?若先伐君,是使睦也。」弗听,遂伐公。国人助公,二子败,从而伐之。丁未,荀寅、士吉射奔朝歌。

韩、魏以赵氏为请。十二月辛未,赵鞅入于绛,盟于公宫。

初,卫公叔文子朝而请享灵公。退,见史鳅而告之。史鳅曰:「子必祸矣。子富而君贪,其及子乎!」文子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君既许我矣,其若之何?」史鳅曰:「无害。子臣,可以免。富而能臣,必免于难,上下同之。戍也骄,其亡乎。富而不骄者鲜,吾唯子之见。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戍必与焉。」及文子卒,卫侯始恶于公叔戍,以其富也。公叔戍又将去夫人之党,夫人诉之曰:「戍将为乱。」

诗句

  • 冬十一月,荀跞、韩不信、魏曼多奉公以伐范氏、中行氏,弗克。:在冬天的十一月,荀跞、韩不信和魏曼多奉承君主的命令去攻打范氏和中行氏,但未能成功。

  • 二子将伐公,齐高强曰:「三折肱知为良医。唯伐君为不可,民弗与也。我以伐君在此矣。三家未睦,可尽克也。克之,君将谁与?若先伐君,是使睦也。」弗听,遂伐公。国人助公,二子败,从而伐之。:当这两位大臣准备攻打晋君时,齐国的大夫高强说:“三条胳膊折了就懂得医治的道理。只有讨伐国君是不可取的,人民不会支持你。我在这里就是为讨伐你而战。如果三家不和睦,就可以全部消灭他们。如果你先讨伐国君,那就使得他们和睦了。”但是晋君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发动了对晋国的攻击。在晋国内,民众支持晋君,两位大臣战败。接着又攻击这两位大臣。丁未,荀寅、士吉射逃奔朝歌。

  • 韩、魏以赵氏为请。:韩地和魏国为了请求赵氏和解。

  • 十二月辛未,赵鞅入于绛,盟于公宫。:十二月初八,赵鞅进入绛邑,在公宫举行结盟仪式。

  • 初,卫公叔文子朝而请享灵公。退,见史鳅而告之。史鳅曰:「子必祸矣。子富而君贪,其及子乎!」:起初,卫国的公叔文子早晨去朝廷拜见灵公,并要求享用灵公的食物,然后退出来,去见史鳅并告诉他这件事。史鳅说:“你一定会有灾祸!你富有而国君贪婪,灾难一定会到来!”

  • 文子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君既许我矣,其若之何?」:然而公叔文子回答说:“确实如此。如果我不先告诉你,那确实是我的罪过。既然国君已经答应了我,那怎么办呢?”

  • 史鳅曰:「无害。子臣,可以免。富而能臣,必免于难,上下同之。戍也骄,其亡乎。富而不骄者鲜,吾唯子之见。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戍必与焉。」及文子卒,卫侯始恶于公叔戍,以其富也。:史鳅回答说:“不会有大的危险。如果你作为臣子,就可以避免灾难。富有的人能够忠诚地辅佐君王,一定会免于灾难。上下同心。戍这个人骄傲自大,他将会灭亡。富有但不骄傲的人很少,只有你能看清楚这一点。骄横而又没有灭亡的人,是没有的。戍一定也会卷入这场灾难之中。”等到公叔文子去世时,卫君开始讨厌公叔戍,因为他很富有。

  • 夫戍将为乱。」:戍这个人将会引发叛乱。

译文

  • 冬十一月,荀跞、韩不信、魏曼多奉公以伐范氏、中行氏,弗克。:在冬季的十一月,荀跞、韩不信和魏曼多奉承君主的命令去攻打范氏和中行氏,但没有成功。

  • 二子将伐公,齐高强曰:「三折肱知为良医。唯伐君为不可,民弗与也。我以伐君在此矣。三家未睦,可尽克也。克之,君将谁与?若先伐君,是使睦也。」弗听,遂伐公。国人助公,二子败,从而伐之。:这两位大臣准备攻打晋君时,齐国的大夫高强说:“三条胳膊折断了就知道医术很高明。只有讨伐国君是不可行的,人民不会支持你。我就是为讨伐你而来的。如果三家没有和好,那么就可以全部消灭他们。如果首先讨伐国君,那就是使它们和睦相处。”但晋君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所以发动了对晋国的攻击。在晋国内部,民众支持晋君,这两位大臣战败。接着又攻击这两位大臣。丁未,荀寅、士吉射逃奔朝歌。

  • 韩、魏以赵氏为请。:韩地和魏国是为了请求赵氏和解。

  • 十二月辛未,赵鞅入于绛,盟于公宫。:十二月初八,赵鞅进入绛邑,在王宫举行结盟仪式。

  • 初,卫公叔文子朝而请享灵公。退,见史鳅而告之。史鳅曰:「子必祸矣。子富而君贪,其及子乎!」:起初,卫国的公叔文子早晨去朝廷拜见灵公,并要求享用灵公的食物,然后退出来,去见史鳅并告诉他这件事。史鳅说:“你一定会有灾祸!你富有而国君贪婪,灾难一定会到来!”

  • 文子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君既许我矣,其若之何?」:然而公叔文子回答说:“确实如此。如果我不先告诉你,那确实是我的罪过。既然国君已经答应我了,那怎么办?”

  • 史鳅曰:「无害。子臣,可以免。富而能臣,必免于难,上下同之。戍也骄,其亡乎。富而不骄者鲜,吾唯子之见。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戍必与焉。」及文子卒,卫侯始恶于公叔戍,以其富也。:史鳅回答说:“不会有大的危险。如果你作为臣子,就可以避免灾难。富有的人能够忠诚地辅佐君王,一定会免于灾难。上下同心。戍这个人骄傲自大,他将会灭亡。富有但不骄傲的人很少,只有你能看清楚这一点。骄横而又没有灭亡的人,是没有的。戍一定也会卷入这场灾难之中。”等到公叔文子去世时,卫君开始讨厌公叔戍,因为他很富有。

  • 夫戍将为乱。」:戍这个人将会引发叛乱。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春秋时期的一次政治冲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以及各诸侯国的外交策略。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国家间的争斗往往涉及到财富、权力和忠诚等多个方面。诗中的几位角色代表了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展现了他们在面对政治危机时的不同选择和决策。其中,公叔文子的“三折肱知为良医”和高强的“三折肱为良医”两句都表达了对于经验和智慧的重视,强调了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的重要性。而公叔戍的“唯伐君为不可,民弗与也”则体现了他对民众意见的重视和对民意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