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十有三年春,齐侯、卫侯次于垂葭。夏,筑蛇渊囿。大蒐于比蒲。卫公孟彄帅师伐曹。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冬,晋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晋赵鞅归于晋。薛弑其君比。
【传】十三年春,齐侯、卫侯次于垂葭,实狊阜氏。使师伐晋,将济河。诸大夫皆曰:「不可。」邴意兹曰:「可。锐师伐河内,传必数日而后及绛。绛不三月,不能出河,则我既济水矣。」乃伐河内。齐侯皆敛诸大夫之轩,唯邴意兹乘轩。齐侯欲与卫侯乘,与之宴,而驾乘广,载甲焉。使告曰:「晋师至矣!」齐侯曰:「比君之驾也,寡人请摄。」乃介而与之乘,驱之。或告曰:「无晋师。」乃止。
晋赵鞅谓邯郸午曰:「归我卫贡五百家,吾舍诸晋阳。」午许诺。归,告其父兄,父兄皆曰:「不可。卫是以为邯郸,而置诸晋阳,绝卫之道也。不如侵齐而谋之。」乃如之,而归之于晋阳。赵孟怒,召午,而囚诸晋阳。使其从者说剑而入,涉宾不可。乃使告邯郸人曰:「吾私有讨于午也,二三子唯所欲立。」遂杀午。赵稷、涉宾以邯郸叛。夏六月,上军司马籍秦围邯郸。邯郸午,荀寅之甥也;荀寅,范吉射之姻也,而相与睦。故不与围邯郸,将作乱。董安于闻之,告赵孟,曰:「先备诸?」赵孟曰:「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为后可也。」安于曰:「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请以我说。」赵孟不可。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伐赵氏之宫,赵鞅奔晋阳。晋人围之。范皋夷无宠于范吉射,而欲为乱于范氏。梁婴父嬖于知文子,文子欲以为卿。韩简子与中行文子相恶,魏襄子亦与范昭子相恶。故五子谋,将逐荀寅而以梁婴父代之,逐范吉射而以范皋夷代之。荀跞言于晋侯曰:「君命大臣,始祸者死,载书在河。今三臣始祸,而独逐鞅,刑已不钧矣。请皆逐之。」
”`
诗句翻译:
十三年春,齐侯、卫侯次于垂葭,实狊阜氏。 翻译为: 十三年春季,齐景公、卫灵公住在郹氏。
诗句翻译:
使师伐晋,将济河。诸大夫皆曰:「不可。」邴意兹曰:「可。锐师伐河内,传必数日而后及绛。 翻译为: 派军队进攻晋国,将要渡过黄河,大夫们都说不行,邴意兹说:“可以,用精兵攻打河内,传车一定需要几天才能到达绛邑。”
诗句翻译:
或告曰:「无晋师。」乃止。 翻译为: 有人告诉说:“没有晋师。”于是停止了。
诗句翻译:
齐侯皆敛诸大夫之轩,唯邴意兹乘轩。 翻译为: 齐侯都收敛了各位大夫的车子,只有邴意兹乘坐轩车。
诗句翻译:
齐侯欲与卫侯乘,与之宴,而驾乘广,载甲焉。 翻译为: 齐侯想要和卫侯一起乘车,和他们一起饮酒,然后驾车,装有很多甲胄。
诗句翻译:
齐侯曰:「比君之驾也,寡人请摄。」乃介而与之乘,驱之。 翻译为: 齐侯说:“和您的车相并列,我请求代理一下。”于是就让邴意兹担任车夫,驾车前行。
诗句翻译:
或告曰:「无晋师。」乃止。 翻译为: 有人告诉他:“没有晋师。”于是停止。
赏析:
此诗记录了春秋时期齐国和卫国在郹氏的一次会晤及随后发生的冲突事件。诗中描述了齐、卫两位诸侯国君的会面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和外交关系,反映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同时,这首诗还反映了作者对政治局势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