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注释】:
- 四年春:指周朝的第四年春天。
- 齐侯:指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即齐桓公。
- 诸侯之师:指各国的诸侯军队。
- 蔡溃:蔡国的军队崩溃。
- 遂伐楚:于是转而攻打楚国。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注释】:
- 使:派遣使者。
- 与:跟。
- 言:谈话。
- 处:居住。
- 不虞:没想到或没有预料到。
- 何故:为什么。
- 召康公:周王朝的一位祖先。
- 先君:对已去世的君主的尊称。
- 履:古代的一种鞋。《诗经》中用“履”来代指土地。
- 东至于海:东至渤海。
- 西至于河:西至黄河。
- 南至于穆陵:南至穆陵山(今河南新郑附近)。
- 北至于无棣:北至无棣河(今河北献县)。
- 贡:贡献,交纳。
- 包茅不入:指包茅草未能缴纳。
- 王祭不共:国王祭祀用的祭品没有供应。
- 缩酒:减少酒的酿造数量。
- 昭王:周王朝的另一位先君。
- 南征而不复:向南征战却没能返回。
- 是:这。
- 惠:希望。
- 徼福:祈求福运。
- 敝邑:指小国或弱国的自称。
- 辱收:受宠辱,接受恩惠。
- 寡君:谦称自己的国家或君主。
- 愿:愿望。
- 以德绥诸侯:用德行安抚诸侯。
- 力:武力。
- 方城:城墙高峻如方城。
- 汉水:汉江,一条流经中国中部的河流。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注释】:
- 夏:夏季的月份。
- 使:派遣使者。
- 次于召陵:军队驻扎在召陵。
- 陈:陈列,展示。
- 榖为:美好的意思。
- 先君之好:指前一代君主的友好关系。
- 惠:希望。
- 徼福:求福,祈求福运。
- 社稷:指国家的根基或神社。
- 辱收:受辱、被侮辱。
- 寡君:谦称自己的国家或君主。
- 同好:共同的好意或爱好。
- 何城不克:所有城池都能攻克。
- 方城:高大的城墙。
- 汉水:汉江,一条流经中国中部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