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 —— “世界(或宇宙、生命)的生灭变化就像虚空中的华彩一样飘忽不定。”(世间生灭无常,犹如虚空变幻莫测。)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 “因为无法把握世界的生灭规律,所以产生了对世界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众生的深切同情。”(因不明生死之源,故发慈悲之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 “所有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无法通过心灵(心识)去捕捉它们的真正面目,因此产生对生命真相的深深关切和悲悯。”(万物皆空,心灵难觅,故生悲悯之情。)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 —— “世界的常态与非常态之间没有明确界限,仿佛梦境一般虚幻。”(世事无常,似梦非真。)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 “由于无法把握事物的真相,因此产生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众生的深切同情。”(因不明生死之源,故发慈悲之心。)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 “认识到人的本性是没有固定的自我形象的,这种无知带来的烦恼和内心的火焰也常常显得清净和无相。”(人之本性非固,无知烦恼与内心火焰常显清净,因无知而烦恼生,因无相而火焰炽热。)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 —— “真正的涅槃是不存在的,佛陀也无法达到涅槃的境地。”(涅槃非实,佛亦难求得。)
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 —— “若超越了对觉知之的追求,若能认识到‘如果存在就是不存在’的道理,就能体验到寂静与超越的存在。”(若能超悟“有即无”,方能体验“寂照”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