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大慧。妄想自性计着者。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大慧。彼略说七种空。谓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
  云何相空。谓一切性自共相空。观展转积聚故。分别无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无性。故相不住。是故说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云何性自性空。谓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说性自性空。云何行空。谓阴离我我所。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是名行空。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转缘起。自性无性。是名无行空。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谓妄想自性无言说。故一切法离言说。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觉圣智。一切见过习气空。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云何彼彼空。谓于彼无彼空。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余处无象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种空。彼彼空者。是空最粗。汝当远离。

诗句翻译

佛告诉大慧,虚空是妄想自性的所在。大慧,妄想自性执着于存在的人说空无生无二,脱离了自身本性。大慧,大致说有七种空,分别是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以及彼彼空。

译文

佛对大慧说:虚空,是所有佛教徒认为的妄想的本体。大慧,那些坚持认为存在的人会说,没有生也没有二分,完全摆脱了自己的本性。大慧,粗略地说有七类空,分别是:1. 相空,即一切共有的自性都是虚无的;2. 性自性空,即自身的本性也是虚无的;3. 行空,即阴和我所都是虚无的;4. 无行空,即由于所成之事方便而产生;5. 一切法离言说空,即妄想的本质是没有语言的,因此一切法都与言说无关;6. 第一义圣智大空,指通过自觉和智慧来理解一切法,一切见过习气都化为虚无;7. 彼彼空,即在彼处的彼不存在,也就是彼彼空。大慧,如同鹿子母亲舍去象马牛羊等动物,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值得被比丘众拥有,而是因为没有它们。同样的道理,一切法自性也不存在,这叫做彼彼空。

注释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经》,一部佛教经典,由唐代玄奘译出,主要阐述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修行方法。
  • 空空者:指一切事物的本质或本原。
  • 妄想自性处:指人心中对于世界的错误认识或者偏见。
  • 大慧:此为佛对弟子的大智慧称呼,意指佛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
  • 七种空:指从最基础的认识到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 相空:指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可见性质空。
  • 性自性空:指事物的本质或内在性质空,即事物本身并无固定不变的属性。
  • 行空:指事物的变化或无常性空,即事物总是在变化之中。
  • 无行空:指事物因变化的无常性而无法确定其本质或属性。
  • 一切法离言说空:指事物的本质或自性超越言语的描述,不能被言语所定义。
  • 第一义圣智大空:指通过直觉和智慧理解事物的本质。
  • 彼彼空:指事物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关联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空”的概念的探讨,展现了佛教中的一种基本观念——一切都是相对的、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存在。这种观念强调了个体的认识局限性,以及追求真理的路径需要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通过比喻如“鹿子母舍无象马”,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更深层的存在本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