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大慧。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此心梵音肝栗大。肝栗大宋言心。谓如树木心。非念虑心。念虑心梵音云质多也)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
大慧。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注释】:大慧。指大乘佛教的修行者,或对佛法有深刻理解的人。
彼诸外道作如是论。他们主张“摄受境界灭”,认为一切境界都被纳入了内心之中,不再显现在外。他们还认为“识流注亦灭”,即意识流动停止。如果意识流动真的停止了,那么从无始以来的流动就应该被切断。
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并非眼睛所见的色相聚集而产生的。他们还有更特殊的因缘。
【注释】:大慧。这里指的是修行大乘佛法的人,或者是对佛法有深刻理解的人。
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注释】:彼因者。指的是产生流注的原因。
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
【注释】:复次。这是重复的叙述,与前面的叙述相对应。
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注释】:大慧。这里是修行者或者对佛法有深入理解的人的自称。
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此心梵音肝栗大。肝栗大宋言心。谓如树木心。非念虑心。念虑心梵音云质多也)
【注释】:此是过去、未来、现在的佛陀应当供奉的等正觉,具有性自性的第一义心。这个心,被称为“肝栗大”,是佛教的一种特殊术语,意为“如树木的心”。它不是由思维产生的心,而是一种超越思维的心。
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
【注释】:以性自性第一义心,可以创造出如来所说的世间、出世间乃至最高级世间的法门。这些法门都是通过“圣慧眼”来实现的,它们进入共同的相中建立起来,就像我们所建立的那样。这些法门并不和外道的恶见有任何关系。
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这就是外道的邪见,即他们对世界的误解和错误的理解。他们认为一切都存在于自我之中,而忽视了外部世界的存在。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了他们的无知和盲目。
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
【注释】:大慧。这是修行者或者对佛法有深入理解的人的自称。
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这意味着那些愚痴的人,他们没有真正的自性,只是陷入了两个错误的理解之中。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外道的邪见以及修行者如何超越这些邪见,达到真正的智慧和觉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