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诗句:
-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结束和追念远方的事物,民众的道德就会归于深厚了。”
-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译文:子禽向子贡询问:“老师到了一个国家,一定能够了解该国的政治情况,是自己去寻求它呢,还是别人主动给他呢?”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后,观察他的行动;三年内不改变父亲生前的教诲,就可以说他是孝顺的。”
-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仪的作用在于以和为贵。先王之道是最美好的。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有它的适用之处。但有些事情是不能按常规去做的。如果知道和谐却不去实行,也不是可以的。”
-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诚信接近于义,言语可以重复验证;恭敬接近于礼,可以避免羞辱;因为始终不背离亲人,也可以成为宗族。”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贪得无厌,居住不要追求安逸,对于事物要敏锐,但对于言语却要谨慎。遇到正确的道路便去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样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译文:子贡问:“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怎么样?”
-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译文:孔子回答:“这是可以的。不过没有比贫穷而快乐,富有而爱好礼仪更好的了。”
-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译文:子贡说:“《诗经》里有‘像切东西一样地切磋琢磨,就像打磨玉石一样’,就是说的这种意思吧?”
-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孔子说:“你啊,现在可以和我谈论《诗经》了。我教你这些知识是因为你过去已经了解了,以后还可以通过这些来了解其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