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祐助,前沈后扬。
祸为德根,忧为福堂。
威人者灭,服从者昌。
王离牵致,其后无殃。
君臣生离,感动上皇。
众夫悲哀,莫不感伤。
臣请薄脯,酒行二觞。(一章)
大王德寿,无疆无极。
乾坤受灵,神祗辅翼。
我王厚之,社祜在侧。
德销百殃,利受其福。
去彼吴庭,来归越国。(二章)
五年五月,吴国攻破槜李(今安徽当涂),楚王入吴。群臣在水边为楚王饯行,军阵在固陵作祝词二章。
皇天佑助,前沈后扬。
祸为德根,忧为福堂。
威人者灭,服从者昌。
王离牵致,其后无殃。
君臣生离,感动上皇。
众夫悲哀,莫不感伤。
臣请薄脯,酒行二觞。(第一章)
大王德寿,无疆无极。
乾坤受灵,神祗辅翼。
我王厚之,社畺在侧。
德销百殃,利受其福。
去彼吴庭,来归越国。(第二章)
赏析:
这首诗是楚国的大夫伍员(字子胥)在固陵犒劳吴王阖闾时所作的祝辞。诗中表达了他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吴国即将灭亡的忧虑之情。
诗人以“皇天祐助”开头,表达了对上天庇佑的感激之情。接着,通过“祸为德根,忧为福堂”两句,诗人指出灾难往往是由于不善的德行所引起的,而忧虑则是由于善行的缺失造成的。这里,诗人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德行,才能避免灾祸,享受幸福。
随后,诗人用“威人者灭,服从者昌”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那些滥用权势、欺凌他人的人将会遭到灭亡的命运,而那些顺从、服从他人的人才会获得昌盛的地位。这体现了诗人对于政治道德的看法,即君主应该以仁义为本,以德服人。
在“王离牵致,其后无殃”一句中,诗人再次强调了君主应以仁慈为怀,不能滥用权力。他认为,如果君主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们就不会遭受灾祸,而是会得到好运和长寿。
诗人用“君臣生离,感动上皇”两句,表达了他对君臣关系的担忧。他认为,如果君臣之间产生了隔阂,那么就会触动神灵,从而导致国家的不幸。这里的“上皇”指的是古代的帝王,诗人希望他们能够保持和谐的关系,为国家带来好运。
诗人以“众夫悲哀,莫不感伤”结束,表达了他的忧虑之情。他认为,如果国家走向灭亡,那么所有的人民都会感到悲哀和伤心。
诗人通过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道德的看法和追求。他的主张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于后世的政治思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