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人亦如此,备不先具者无以安主,吏卒民多心不一者,皆在其将长,诸行赏罚及有治者,必出于王公。数使人行劳赐守边城关塞、备蛮夷之劳苦者,举其守卒之财用有余、不足,地形之当守边者,其器备常多者。边县邑视其树木恶则少用,田不辟,少食,无大屋草盖,少用桑。多财,民好食。为内牒,内行栈,置器备其上,城上吏、卒、养,皆为舍道内,各当其隔部。养什二人,为符者曰养吏一人,辨护诸门。门者及有守禁者皆无令无事者得稽留止其旁,不从令者戮。敌人但至,千丈之城,必郭迎之,主人利。不尽千丈者勿迎也,视敌之居曲众少而应之,此守城之大体也。其不在此中者,皆心术与人事参之。凡守城者以亟伤敌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不明于守者也,不能此,乃能守城。
墨子 · 第七十章 · 号令
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人亦如此,备不先具者无以安主,吏卒民多心不一者,皆在其将长,诸行赏罚及有治者,必出于王公。数使人行劳赐守边城关塞、备蛮夷之劳苦者,举其守卒之财用有余、不足,地形之当守边者,其器备常多者。边县邑视其树木恶则少用,田不辟,少食,无大屋草盖,少用桑。多财,民好食。为内牒,内行栈,置器备其上,城上吏、卒、养,皆为舍道内,各当其隔部。养什二人,为符者曰养吏一人,辨护诸门。门者及有守禁者皆无令无事者得稽留止其旁,不从令者戮。敌人但至,千丈之城,必郭迎之,主人利。不尽千丈者勿迎也,视敌之居曲众少而应之,此守城之大体也。其不在此中者,皆心术与人事参之。凡守城者以亟伤敌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不明于守者也,不能此,乃能守城。
译文:
安定国家的方法,是依据土地来开始治理。只有当土地得到适当的运用,才能取得成功;如果土地得不到适当的运用,就会徒劳无功。人们的情况也是如此,如果不能事先准备好各种物资,就无法保证国家的安定。官员和士兵如果没有统一的思想,就会导致混乱。因此,对于赏赐和惩罚以及治理事务的人,一定要听从国王的命令。多次派出使者去边境地区慰劳守卫边疆的士兵和百姓,了解他们的财产是否充足以及地形是否适宜防守,然后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武器设备。边远县城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树木、田地等资源,不要过度砍伐或浪费。如果过于富有,民众就会贪吃。要设置内部文书,内部仓库,并在上面放置兵器等物品。城墙上的官兵、养护士兵的住处都应当设置在安全的地方,防止他们受到敌人的骚扰。对于那些没有遵守命令的人,应该予以惩罚。如果敌人只是到了千丈以内的城市,那么必须出城迎接他,这是为了利用敌人的弱点来取得胜利。如果敌人离城市很远,那么就不要迎接了。要根据敌人的数量和居住地点来决定如何应对敌人。这些都是守城的基本策略。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人心和人的品行等因素。一般来说,守城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地削弱敌人的战斗力,而不是拖延时间等待救援的到来。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守城将领。
赏析:
这首诗是墨子在论述守城的策略时所写。《墨子》中的“号令”章节主要讨论了如何组织军队和进行战斗,而本篇则是墨子关于守城的详细论述。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墨子对于守城策略的全面思考和具体指导。
墨子强调了“安国之道,道任地始”这一观点,即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依赖于对土地的有效管理。土地得到合理利用的国家才能够获得成功,否则就会陷入无用功的状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人的生活,即一个人要想生活安稳,就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墨子指出了官吏和士兵如果没有统一的思想和目标,就会导致混乱和失败。这启示我们在组织任何事物时,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指挥。
墨子在文章中提到了一系列奖励和惩罚措施,包括派遣使者去边境慰劳守卫的士兵和百姓,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财产状况和所处的地理位置。这些措施旨在鼓励士兵和百姓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保卫国家的行动中来。同时,墨子也强调了对敌人的警惕性,提醒人们不要轻易放松警惕。
墨子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对于城墙上的官兵和养护士兵的住处应当设置在安全的地方,以防止他们受到敌人的骚扰;对于那些没有遵守命令的人,应该予以惩罚。这些策略和方法都是为了确保整个守城过程能够顺利进行,避免出现混乱局面。
《墨子 · 第七十章 · 号令》这篇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守城策略的重要参考。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智慧和经验教训。这些知识和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