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吴入楚。吴何以不称子?反夷狄也。其反夷狄奈何?君舍于君室,大夫舍于大夫室,盖妻楚王之母也。
◇定公五年
春王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夏,归粟于蔡。孰归之?诸侯归之。曷为不言诸侯归之?离至不可得而序,故言我也。
于越入吴。于越者何?越者何?于越者,未能以其名通也。越者,能以其名通也。
六月丙申,季孙隐如卒。
秋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
◇定公六年
春王正月癸亥,郑游漱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
二月,公侵郑。公至自侵郑。
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犁。
冬,城中城。
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运。此仲孙何忌也,曷为谓之仲孙忌?讥二名,二名非礼也。
◇定公七年
春王正月。夏四月。
秋,齐侯、郑伯盟于咸。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
定公(元年~十五年)
庚辰,吴入楚。吴何以不称子?反夷狄也。其反夷狄奈何?君舍于君室,大夫舍于大夫室,盖妻楚王之母也。
◇定公五年
春王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夏,归粟于蔡。孰归之?诸侯归之。曷为不言诸侯归之?离至不可得而序,故言我也。
于越入吴。于越者何?越者何?于越者,未能以其名通也。越者,能以其名通也。
六月丙申,季孙隐如卒。
秋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
◇定公六年
春王正月癸亥,郑游漱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
二月,公侵郑。公至自侵郑。
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犁。
冬,城中城。
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运。此仲孙何忌也,曷为谓之仲孙忌?讥二名,二名非礼也。
◇定公七年
春王正月。夏四月。
秋,齐侯、郑伯盟于咸。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
译文:
- 在庚辰年,吴国进入楚国。吴国为什么不自称“吴”呢?因为他们是反夷狄之人。他们是如何反夷狄的呢?吴君住在自己国家的正厅里,吴国大夫住在自己的大夫家里,这是为了娶楚王的母亲为妻。
- 在定公五年春,发生日食现象。
- 在夏,吴国将粮食归还给蔡国。为什么要说“归还?”因为吴国不能和诸侯交往,只能按次序向周天子贡献粮食,所以说“归还”。
- 在越国攻入吴国的事件中,越国使者是谁?为什么说是越国使者?因为按照当时的礼仪,诸侯之间不能相互称呼名字,只能用国名来称呼对方,越国使者未能用国名称呼吴国,所以说“越国使者”。
- 在六月丙申日,季孙隐如去世。
- 在秋,七月壬子日,叔孙不敢去世。
- 在冬季,晋国的士鞅率领军队包围了鲜虞。
- 在定公六年春二月,鲁国侵略了郑国。鲁文公从侵略郑国返回后,又派军队去攻打郑国。
- 在夏季四月,发生了齐侯和郑伯在咸地结盟的事件。齐国人捉拿了卫国的行人乐祁犁来攻打卫国。
- 在冬季十一月,季孙斯和仲孙忌率领军队围攻运邑。这实际上是仲孙忌,他的名字被误写为“仲孙忌”,因为两个名字都与“仲”字有关,不符合当时礼法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