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归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
五月,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杞伯戊卒于会。
六月,葬陈惠公。许迁于容城。
秋七月,公至自会。刘卷卒。刘卷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我主之也。
葬杞悼公。
楚人围蔡。
晋士鞅、卫礼圄帅师伐鲜虞。
葬刘文公。外大夫不书葬。此何以书?录我主也。
冬十有一月庚午,葬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伯莒,楚师败绩。吴何以称子?夷狄也,而忧中国。其忧中国奈何?伍子胥父诛乎楚,挟弓而去楚,以干阖庐。阖庐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兴师而复仇于楚。」伍子胥复曰:「诸侯不为匹夫兴师,且臣闻之,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于是止。蔡昭公朝乎楚,有美裘焉,囊瓦求之,昭公不与,为是拘昭公于南郢数年,然后归之。于其归焉,用事乎河。曰:「天下诸侯,苟有能伐楚者,寡人请为之前列。」楚人闻之怒。为是兴师,使囊瓦将而伐蔡。蔡请救于吴,伍子胥复曰:「蔡非有罪也,楚人为无道,君如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时可矣。」于是兴师而救蔡。曰:「事君犹事父也,此其为可以复仇奈何?」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推刃之道也,复仇不除害,朋友相卫,而不相旬,古之道也。」楚囊瓦出奔郑。

下面是对《定公(元年~十五年)》的逐句翻译及其赏析:

  • 诗句: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归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

译文:夏季四月庚辰,蔡国大夫公孙归姓率领军队消灭了沈国,并将沈子嘉带回并杀了他。

  • 赏析:此句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为争夺领土而发动的战争。蔡国和沈国的冲突,不仅是地域之争,更深层地体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

  • 诗句:五月,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杞伯戊卒于会。

译文:五月,鲁定公和其他诸侯在浩油举行了盟会。杞国国君伯戊在会上去世。

赏析:此句描述了鲁定公与其他诸侯在特定地点进行的联盟活动,同时也提及了一位重要人物的去世。这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频繁的联盟与政治联姻,以及某些贵族人物在国家政治中扮演的角色。

  • 诗句:六月,葬陈惠公。许迁于容城。

译文:六月,鲁定公为陈国惠公举行了葬礼。许国迁都至容城。

赏析:这里提到了两个重要的事件:一是陈国惠公的葬礼,二是许国迁都至新的地方。这两项活动都与鲁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政策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春秋时期国家之间的交往与互动。

  • 诗句:秋七月,公至自会。刘卷卒。刘卷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我主之也。

译文:秋季第七个月,鲁定公从会合之地回来。刘卷去世。刘卷是天子的侍从官。作为外卿,他没有死,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是我的主人啊。

  • 赏析:此句通过描述刘卷的身份和死亡原因,展现了当时贵族间复杂的权力关系和君臣关系的微妙变化。同时,通过“我主之也”这一表述,也反映了鲁定公对刘卷的特殊关注和信任。

这些诗句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