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元年春王。定何以无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定无正月者,即位后也。即位何以后?昭公在外,得入不得入未可知也。曷为未可知?在季氏也。定、哀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尔。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仲几之罪何?不蓑城也。其言于京师何?伯讨也。伯讨则其称人何?贬。曷为贬?不与大夫专执也。曷为不与?实与而文不与。文曷为不与?大夫之义,不得专执也。
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
戊辰,公即位。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则曷为以戊辰之日然后即位?正棺于两楹之间,然后即位。子沈子曰:「定君乎国,然后即位。」即位不日,此何以日?录乎内也。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
九月,大雩。立炀宫。炀宫者何?炀公之宫也。立者何?立者不宜立也,立炀宫,非礼也。
《左传·定公·定公元年》是春秋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由儒家学者左丘明编撰。该篇章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事件、战争以及其他重要历史事件,对研究古代史具有很高的价值。以下是对《左传·定公·定公元年》的详细解析:
定公元年:定公元年记载了从春天开始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包括晋国捕获宋仲几以及鲁国的即位和葬君等。
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晋人捕获宋仲几的事件,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
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描述了鲁哀公去世后,其子昭公的丧事以及从乾侯返回的情况,这反映了鲁国内部的权力更迭。
戊辰,公即位:昭公去世后,其子定公即位,标志着一个新的政治时代的开始。
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昭公的葬礼被描述为隆重,反映了他对国家的重要贡献。
九月,大雩:大雩是古代一种祈雨的仪式,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冬十月,陨霜杀菽:描述了冬季的自然现象,反映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对《左传·定公·定公元年》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变迁和社会背景。同时,这些历史事件也启示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坚持原则,维护正义,以及在处理问题时需考虑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