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公曷为与微者盟?称人则从不疑也。
螟。
冬十有二月,无骇卒。此展无骇也。何以不氏?疾始灭也,故终其身不氏。
◇隐公九年
春,天王使南季来聘。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不时也。庚辰,大雨雪。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俶甚也。
侠卒。侠者何?吾大夫之未命者也。
夏,城郎。秋七月。
冬,公会齐侯于邴。
◇隐公十年
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夏,翬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此公子翬也,何以不称公子?贬。曷为贬?隐之罪人也。故终隐之篇贬也。
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取邑不日,此何以日?一月而再取也。何言乎一月而再取?甚之也。内大恶讳,此其言甚之何?《春秋》录内而略外,于外大恶书,小恶不书,于内大恶讳,小恶书。秋,宋人,卫人入郑。
隐公(元年~十一年)
隐公元年春季,鲁隐公与莒国国君在包来举行盟会。隐公与微者结盟的原因是因为称人则不疑,即通过结盟表明自己的诚意和尊重。
隐公九年
隐公九年春天,天王派遣使者南季前来鲁国聘问。三月癸酉日,出现久雨不止的雷声和电闪,《春秋》记载这一事件是为了突出节气不正。六月壬戌日,鲁隐公在菅击败宋军。辛未日取得郜地,辛巳日取防地,这些军事行动均发生在没有明确记载日期的月份内,暗示了对事件的严重性进行了强调。
隐公十年
十年春,鲁隐公在中丘会见齐侯和郑伯。夏季,翚率领军队与齐国人和郑人一起进攻宋国。六月壬戌日,鲁隐公在菅打败宋军,辛未日和辛巳日分别夺取郜地和防地。这些军事行动均发生在没有明确记载日期的月份内,暗示了对事件的严重性进行了强调。秋季,宋国人和卫国人入侵郑国。
隐公时期的历史记录显示了鲁国的外交策略和军事活动,以及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反应。这些记录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状况,而且也揭示了鲁国如何通过与外部势力的互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