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元年
春王正月,公即位。
三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其言来会葬何?会葬礼也。
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
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
晋侯伐卫。
叔孙得臣如京师。
卫人伐晋。
秋,公孙敖会晋侯于戚。
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髡。
公孙敖如齐。
◇文公二年
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
丁丑,作僖公主。作僖公主者何?为僖公作主也。主者曷用?虞主用桑,练主用栗。用栗者,藏主也。作僖公主何以书?讥。何讥尔?不时也。其不时奈何?欲久丧而后不能也。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此晋阳处父也,何以不氏?讳与大夫盟也。
夏六月,公孙敖会宋会、陈侯、郑伯、晋士谷盟于垂敛。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何以书?记异也。大旱以灾书,此亦旱也,曷为以异书?大旱之日短而云灾,故以灾书。此不雨之日长而无灾,故以异书也。
文公(元年~十八年)
诗题 | 译文 | 注释 |
---|---|---|
文公元年 | 春王正月,公即位。 | 春王正月,鲁国国君即位为王公。 |
三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 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其言来会葬何?会葬礼也。 | 三月初一,发生日食。天王派遣叔服前来参加葬礼。 |
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 | 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锡者何?赐也。 | 夏四月初三,安葬鲁国的君主僖公。 |
晋侯伐卫 | 叔孙得臣如京师。 | 晋国的叔孙得臣前往京师。 |
秋,公孙敖会晋侯于戚 | 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髡。 | 秋天,公孙敖在戚地会见晋景公。 |
公孙敖如齐 | 公孙敖如齐。 | 冬天,公孙敖去齐国。 |
文公二年 | 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 | 春天,晋国和秦国的军队在彭衙交战,秦国军队大败。 |
丁丑,作僖公主 | 作僖公主者何?为僖公作主也。 | 丁丑日,制作僖公的灵位。 |
主者曷用?虞主用桑,练主用栗 | 用栗者,藏主也。 | 为什么要用桑树做主?因为丧服是用桑木做的棺材。 |
作僖公主何以书?讥 | 讥。何讥尔?欲久丧而后不能也。 | 制作僖公灵位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要长久地守丧而做不到。 |
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 | 及晋处父盟。 | 和晋国的阳处父结盟。 |
此晋阳处父也,何以不氏?讳与大夫盟也。 | 为什么不说“晋阳处父”而要说“晋处父”?因为要避讳,避免和大夫结盟。 | |
公孙敖会宋会、陈侯、郑伯、晋士谷盟于垂敛 | 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何以书?记异也。大旱以灾书,此亦旱也,曷为以异书?大旱之日短而云灾,故以灾书。此不雨之日长而无灾,故以异书也。 | 夏天,公孙敖和宋国、陈国、郑国、晋国的士谷在垂敛结盟。从十二月不下雨,到秋天七月下雨。为什么会记载成这样呢?因为这是一次大旱,所以将灾情记录下来,但是这次大旱的日子很短,却发生了灾害,所以用灾害来记录;这次不下雨的日子很长,却没有灾害,所以用奇异来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