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诗句翻译

君臣上下之间的事务,有时远而亲,近而疏;亲近时不被使用,离去时反而寻求;每天向前进步而不被阻拦,远远听到声音而心生思念。

  • “君臣上下之事”:指君臣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和事务。
  • “有远而亲,近而疏”:表示亲近与否取决于距离的远近。
  • “就之不用,去之反求”:即使接近也可能不被使用,而一旦离去则反而更加需要。
  • “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每天向前走不受到阻碍,但即使远远听到声音也会心生思念。
  • “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内楗(核心手段),这是建立关系的基础。
  •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可以是道德、友情、财富或美丽来吸引对方。
  • “用其意”:运用其意图。
  • “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想要接近就接近,想要离开就离开。
  • “若蚨母之从子也”:如蚨母跟随其子一般自然。
  • “出无间,入无朕”:出入无阻,难以察觉。
  • “独往独来,莫之能止”:独自行动,无人能阻止。
  •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内楗指的是用来说服他人的言辞。
  • “揣切时宜,从便所为”:根据时机灵活行事。
  • “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善于变化的人能够洞察时势,与天地相通,教化万物,使之与阴阳和谐。

注释说明

  1. 君臣上下之事:指的是君主和臣下的交往和行为。
  2. 有远而亲,近而疏:这反映了人们与亲近和疏远的关系随距离的变化而不同。
  3. 亲近时不被使用,离去时反而寻求:暗示人际关系中的利用和被利用现象。
  4. 每天向前进步而不被阻拦:表示个人或组织在前进过程中不受阻碍。
  5.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在背后谨慎地考虑事情的可能性和后果。
  6. 方来应时,以和其谋:随着情况的发展调整策略。
  7. 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仔细思考来的策略,适应当时的需要。
  8. 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如果内部存在矛盾,那么这些措施是不会被采纳的。
  9. 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根据当前的形势灵活行事。
  10. 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通过变化寻求内楗的方法,类似管仲的故事。
  11. 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过去的言辞是顺应的,未来的言辞是变化的。
  12. 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善于变化的人能够洞悉局势和时机,从而与天地沟通并影响四季变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联系和互动,以及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影响力。通过描述各种策略和技巧,展示了人际交往中的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各种方法如道德、友情、财富及美色等都是常见的吸引他人的手段。同时,它也强调了适时应变和灵活运用策略的重要性。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人际沟通和策略运用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