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诗句翻译
君臣上下之间的事务,有时远而亲,近而疏;亲近时不被使用,离去时反而寻求;每天向前进步而不被阻拦,远远听到声音而心生思念。
- “君臣上下之事”:指君臣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和事务。
- “有远而亲,近而疏”:表示亲近与否取决于距离的远近。
- “就之不用,去之反求”:即使接近也可能不被使用,而一旦离去则反而更加需要。
- “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每天向前走不受到阻碍,但即使远远听到声音也会心生思念。
- “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内楗(核心手段),这是建立关系的基础。
-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可以是道德、友情、财富或美丽来吸引对方。
- “用其意”:运用其意图。
- “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想要接近就接近,想要离开就离开。
- “若蚨母之从子也”:如蚨母跟随其子一般自然。
- “出无间,入无朕”:出入无阻,难以察觉。
- “独往独来,莫之能止”:独自行动,无人能阻止。
-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内楗指的是用来说服他人的言辞。
- “揣切时宜,从便所为”:根据时机灵活行事。
- “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善于变化的人能够洞察时势,与天地相通,教化万物,使之与阴阳和谐。
注释说明
- 君臣上下之事:指的是君主和臣下的交往和行为。
- 有远而亲,近而疏:这反映了人们与亲近和疏远的关系随距离的变化而不同。
- 亲近时不被使用,离去时反而寻求:暗示人际关系中的利用和被利用现象。
- 每天向前进步而不被阻拦:表示个人或组织在前进过程中不受阻碍。
-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在背后谨慎地考虑事情的可能性和后果。
- 方来应时,以和其谋:随着情况的发展调整策略。
- 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仔细思考来的策略,适应当时的需要。
- 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如果内部存在矛盾,那么这些措施是不会被采纳的。
- 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根据当前的形势灵活行事。
- 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通过变化寻求内楗的方法,类似管仲的故事。
- 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过去的言辞是顺应的,未来的言辞是变化的。
- 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善于变化的人能够洞悉局势和时机,从而与天地沟通并影响四季变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联系和互动,以及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影响力。通过描述各种策略和技巧,展示了人际交往中的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各种方法如道德、友情、财富及美色等都是常见的吸引他人的手段。同时,它也强调了适时应变和灵活运用策略的重要性。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人际沟通和策略运用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