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见其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已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入,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认识和理解他人。首先,作者强调了认识的起始点是“自知”,然后才能“知人”。这里的“自知”和“知人”都是指对自我和他人的深入了解。

诗人描述了与人相知的过程,就像是比目鱼一样互相依偎。这暗示了与人相处时,应该以真诚和信任为基础。诗人还提到了在与人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话语,就像磁铁能吸住针、舌头能品尝烧骨一样。这些比喻都显示了诗人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敏感捕捉能力。

诗人还强调了与人交往时的微妙性和迅速反应的能力。他描述说,人们之间的相处就像阴与阳、阳与阴、圆与方、方与圆的关系一样复杂多变。因此,在与人相处时,需要灵活应对,不能过于固执己见。

诗人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如果一个人不能先于自己确定目标和行动方向,就会导致混乱和误事。反之,如果一个人能够先于自己确定目标和行动方向,就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事务,这就是“天神”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人与人相处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际交往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提醒人们在与人相处时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和处理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